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8-07 06:15

什麼是「低端家庭」?去他們家吃一頓飯就知道了!--2

什麼是「低端家庭」?去他們家吃一頓飯就知道了!--2
當規則只為他人存在,尊重就不復存在。
你去他們家吃一頓飯,就會看到的細節
1. 溝通成本高得嚇人。
一個問題要爭到半夜,因為沒人在意解決,只在意輸贏。孩子說話前要先猜爸媽的臉色,猜錯就遭殃。對話不為理解,只為定罪。
2. 教育走兩個極端:控制或放任。
前者常伴隨吼叫、體罰、比較,孩子的自信被一張張成績單貼滿牆。後者把孩子「推給社會」,沒時間也沒心力陪伴,卻在孩子出錯時大聲責怪。Felitti 等人在 1998 年發表的 ACE 研究已證實,童年逆境經驗與日後憂鬱、成癮、慢性病高度相關。那些「只是吼兩句」的日常,長成的是一輩子的痛。
3. 資源匱乏
錢可能有限,愛更稀薄。父母沒有心理能量,就把孩子當情緒垃圾桶。
孩子成了「紛爭的目擊者」,久了,對親密關係既渴望又害怕。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孩子會模仿重要他人的行為。你怎麼對人,他將來多半照單全收。
這樣長大的孩子,會變得如何?
1. 低自尊與高敏感。
常年被否定的人,會把世界看成審判庭,把自己看成被告。從小「講錯就挨罵」的,長大回訊息要三思,寫封信要刪改十次。
2. 學業與行為常兩頭為難。
沒有榜樣的自律,也缺乏情感的安全,學習成了要靠吼才會動的工程。Patterson 的「強化惡性互動循環」模型指出,父母與孩子之間若只用懲罰維持秩序,叛逆會被一次次強化。
3. 複製家庭模式。
他在親密關係裡可能學會冷處理,也可能用指責守住脆弱的心。沒被好好愛過的人,最害怕別人靠近,因為靠近意味著再次受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