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04 06:09

焦點評論》慎防產業被各個擊破

2025/05/04 05:30  
行政院昨公布台美兩國已經針對「對等關稅」完成首輪實體磋商。為了捍衛國家最大利益,政府務必集結最硬的籌碼因應,則政府與產業不能區分官民,公私部門必須協力,共同管控風險,已是最起碼的基本動作。(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昨天晚上,行政院公布台美兩國已經針對「對等關稅」完成首輪實體磋商,面對「大談判時代」的來臨,台灣以小事大,為了捍衛國家最大利益,政府務必集結最硬的籌碼因應,則政府與產業不能區分官民,公私部門必須協力,共同管控風險,已是最起碼的基本動作。
由經貿辦公室揭露的訊息顯示出至少兩個要點,首先,相對於眾所周知的日本、韓國、印度等等,台灣確實也被美國列在首輪談判的國家之中,凸顯了台灣之於美國的重要性。第二,由談判各國目前陸續露出的進度訊息看來,大家都採取極度審慎的做法,與過去經驗裡的經貿談判氣氛相當不同,也許可描述為各國都面臨著非常川普式、或非常MAGA式的磋商。
此種「獨特性」,表現在川普本人與其政府連日來似乎屢屢放話:他們與誰誰誰的談判已經有了很好的進度,但是這些當事國並未隨即熱情證實,反而馬上出面降溫,強調一切都還待仔細磋商,而可見一斑。這種氛圍,以前是少見的,通常談判的雙方基於尊重,在尚未完全達成共識前,都會低調、甚至保密,以累積互信。然川普卻不來這一套。連帶著讓我們也必須思索:為了爭取台灣的最大利益,政府與產業界需要統籌在整體佈局之下,不能各行其是。
因為,台美首次面對面上桌對話,這是相互理解的開始,算是推進。但後續的整體策略跟各國間的連動,產業間分進合擊,都會非常吃重,狀況空前。
舉一個很大的反例,日本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等等國際財閥,正在各自積極拉產業逕行組隊,希望憑藉著與川普的私人關係,另行開闢談判途徑,而一些產業可能也抱著避險的心情,願意參與這類的各種組隊。無意間極可能造成談判策略的雜沓。
講的更直白一點,如果孫正義想拉台灣如鴻海等等的廠商去組隊,以換他們自己的免稅,鴻海等有關產業會不會因為貪小便宜而去參加所謂的「跨境揪團」,無視國家利基流失?甚至使得川普對台灣的加稅衝擊所有其他產業,傷害國內的供應鏈,乃至整體經濟?
換言之,台灣在高階製造等等的能力可謂地表頂尖,這些籌碼是台灣隊的核心,怎可流失成「×國隊」,給其他國家作嫁?反過來與台灣隊競爭(打擊)?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因此,政府在嚴肅與美國展開談判的當頭,也必須就前述問題強力把關,不能讓國內的產業被各別處理,變成別人的籌碼;同時,國內的產業也應當具備做為國家隊的自覺,因為一旦被各自拉走,自身公司與其他的供應鏈也會被掌握在別人手裡,即使躲過一時關稅,卻失去了長遠發展的利基。
因此,我們必須提醒政府,有必要再把相關產業都找來,不只處理受衝擊的因應,更應該從戰略佈局角度,把這些籌碼拿在自己手裡。也才能真的讓台灣在這一波的「大談判」中,立於不敗之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