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1-25 19:18
調查:全球近1/5人口生活於缺水環境,發展中國家為多
歐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現況
歐盟藍色經濟觀察站(EU Blue Economy Observatory指出,全球近5分之1的人口生活於缺水環境,其中又以發展中國家為多。由於氣候變遷與用水增加導致淡水資源匱乏壓力遽增,近年海水淡化被視為最佳解決方案。據歐盟Peseta IV計畫顯示,當地球平均氣溫升高攝氏3度,則全球缺水人口數恐將自目前之5,000萬人擴增至6,500萬人。另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資料亦顯示,隨著全球暖化加劇與用水需求增加,2050年歐盟地區,特別是南歐各國,勢將面臨嚴重用水短缺問題。
現今全球海水淡化市場技術以膜技術(membrane technologies)與電驅動技術(thermally driven technology)為主,歐盟海淡廠多使用熱驅動技術(占88.5%),中東和北非地區熱驅動技術則僅40%,相關技術摘要如下:
膜技術:逆滲透(reverse osmosis,RO)為最常用之技術,指在高壓環境下,以膜過濾水分以滯留鹽分;而反轉電滲析(Electrical dialysis reversal, EDR)則係利用電位差分離鹽與水分。熱驅動技術:先以熱量蒸發水分後,再次冷凝水分,運用技術包含多級閃化蒸餾法(multistage flash distillation, MSF)、多效蒸餾法(multi-effect distiliation, MED)、熱蒸氣壓縮法(thermal vapour compression, TVC)、機械蒸餾壓縮(mechanical vapour compression, MVC)、膜蒸餾(membrane distiliation, MD)等。近年全球海淡生產設備裝置容量大幅增加,2010年每日淡水產能約460萬立方公尺、2018年每日淡水產能已達9,537萬立方公尺(全球共有16,000座海淡廠)、2022年每日淡水產能更擴充至9,900萬立方公尺(全球有21,000座海淡廠),並生產1.5億立方公尺的鹽水副產品。海水淡化廠依產能可分為小型(每日產能小於1,000立方公尺)、中型(每日產能介於1,000立方公尺至1萬立方公尺)、大型(每日產能介於1萬立方公尺至5萬立方公尺)。海水淡化廠設置地點包括陸地、海上平台或移動平台,其中陸上海淡廠占95%,海上海淡廠僅占3%。
儘管目前歐盟用水僅少量由海水淡化而來,但海水淡化產業仍不啻為重要新興產業,歐盟1990年代間為因應地區水資源短缺而發展海淡產業,主攻小型海淡廠以供應飯店與渡假村飲用水,迄今歐盟境內已設有淡化水廠2,178座,海水與鹹水淡化設備裝置量計34億立方公尺,其中西班牙占41%、希臘占19%、義大利占18%、德國占4%,法國占3%。另歐盟地區海水淡化廠多位於沿海或近海地區,產水71%用於公共供水、17%用於工業應用、4%用於發電、8%用於灌溉。
依據國際海水淡化與水資源再利用協會(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and Reuse Association, IDRA)資料,2014至2023年全球主要海水淡化供應商依序為法國Veoliae公司、西班牙Acciona公司、西班牙Coxabengoa公司、法國Suez公司、義大利WeBuild/ Fisia Italimpianti公司、西班牙Tedagua公司、西班牙Lantania公司、西班牙GS Inimi公司、西班牙Aqualia公司。以西班牙Acciona公司為例,該公司於2019年與2021年獲全球最大2座海淡廠標案,2者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分別為Khobar 2海淡廠(單日產水63萬立方公尺)與Jubail 3b IWP海淡廠(單日產能為57萬立方公尺),係西國知名且重要之再生能源與水資源管理之上市集團。(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