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不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4-08-01 08:10

腸道健康也會影響情緒?古代智慧與現代醫學皆可解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師葉宗儒透過「腸-腦軸」的理論解釋,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群與大腦內的神經遞質,會相互影響身體的身心狀態,形成複雜的作用網絡。

古人常用「心腸」一詞來形容一個人的心性或情緒,這也間接說明腸道與情緒的緊密關係。一般人可能認為腸道只與消化飲食有關,但事實上,老祖宗的智慧早已體現了腸道對精神和情緒的深遠影響,而現代科學更進一步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腸道為情緒的「第二大腦」 腸與腦神經元的交錯影響
古人認為「心」有神智、思考之意,而「腸」不僅僅是消化器官,更是與情緒密切相關的「第二大腦」,這種密切的雙向關係稱之為「腸-腦軸」。醫師葉宗儒曾在其個人社群「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中解釋了腸道與情緒如何相互影響。近年的科學研究發現,腸道內存在數百萬個神經元,腸道內的神經細胞與微生物共同調控身體的各種生理作用,形成了複雜的相互作用網絡。同時,腦中許多重要的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麩胺酸、神經肽等,也都參與了感覺、情緒、記憶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等生理功能。

腸-腦軸理論解析情緒變化 腸道與大腦關係密不可分
當我們面臨壓力的時候,會感到焦慮、莫名憂傷等情緒變化,其實「腸-腦軸」的理論可解釋此現象。醫師葉宗儒指出,壓力會刺激大腦釋放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引發腸道發炎等症狀。相反地,當腸道環境被破壞時,也會影響大腦功能,引發情緒波動或其他身心症狀,也因此許多有身心病症、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隨腹脹便秘等腸道問題。此外,許多帕金森患者在確診前,也常被消化系統的問題困擾著,這些現象都印證了腸道健康與全身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繫。

古時文學揭示腸道影響甚廣 護好腸道即顧好情緒
綜上所述,可知「心腸」一詞簡單地闡明了腸道與情緒之間的關聯。藉此也可察覺自古以來,古人經常將「腸子」與個性、情緒掛鉤。例如,「古道熱腸」、「牽腸掛肚」、「鐵石心腸」等成語,反映了他們對於腸道與情緒關聯性的理解。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與情緒、精神密切相關的重要中樞。透過古人的智慧與現代醫學的結合,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並掌握腸道健康的重要性,進而從根本上改善我們的身心狀況。建議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護好腸道健康,就等同在保護我們的「腸腦雙核心」,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雙重保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