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3-03 10:30

陸鳳梨禁令風波 回溯兩岸防檢疫交流「斷鍊」早在5年就發生

中國大陸對台下鳳梨禁令,事件超過5天,即使我方回函說明,要求能夠面對面視訊、溝通,卻仍遭「已讀不回」;雖然農委會說兩岸防檢疫管道順暢,農產貿易市場順暢;但事實上,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電商,已經陸續下架台灣鳳梨;兩岸防檢疫的溝通交流卡關中斷,也早在民國105年、即2016年就已經發生。
2016年時任農委會防檢局長、國內植保專家黃㯖昌當時就以「斷鍊」形容兩岸的農產品檢疫檢驗關係;他表示,鳳梨事件外界都建議要和中國坐下來好好談,但問題是「中國就是不和我們談啊」,他說,在防檢局任職時,我們的窗口和他們的窗口聯繫商討,「他們通常已讀不回,甚至不接電話」,另外,也經常會在我國開的檢疫證明書時刁難,防不勝防。

當時農委會防檢局與大陸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對口窗口,就是現任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他表示,擔任兩岸防檢疫對口窗口長達八、九年, 兩岸從五年前就不開會議了,過去雙方可以直接打手機溝通,但後來,對方就趨於冷淡,電話也不太接,最後這幾年也就沒有繼續溝通了。

民國98年12月22日第四次江陳會談簽訂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是兩岸官方首度正式針對農產品檢疫檢驗建立合作機制;並於99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提供兩岸農產品貿易檢疫檢驗的聯繫溝通平台,雙方已辦理12次工作會商,舉辦6屆「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研討會」,就動植物檢疫檢驗監管等議題進行研討。

據了解,過去兩岸針對防檢疫的交流氣氛熱絡,一年有兩次工作會報,一次在大陸、一次在台灣,雙方輪流舉辦,除了雙方防檢疫官員參加外,還包括學者;工作會報內容,除了兩岸防檢疫不合格案件通報外,討論台灣輸銷中國大陸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安全標準差異;同時也促成我國稻米、鮮梨及畜禽產品、附帶土壤羅漢松,文心蘭、當然也有鳳梨輸銷中國大陸,同時也有大陸梨接穗輸台專案,各種兩岸防檢疫議題多有討論、交換意見。

但從民國105年5月起,陸方片面暫停工作會商及研討會至今,兩岸的防檢疫業務溝通,只剩下檢疫檢驗不合格通報、開立檢疫證明書等,兩岸的防檢疫官員也更換頻繁,雙方對話溝通沉寂至今;這次鳳梨暫停銷往大陸事件,陸方也是在2月25日以電子郵件通知我防檢局,對我方回函,沒有回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