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ngaroo 發達公司顧問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10-08 17:08
學好英語關鍵兩招
徐薇:學好英語關鍵兩招
作者:江昭青出處:親子天下
為什麼孩子和外國人用英文對答如流,卻連初級英檢都考不好?孩子可以開口說英文,說來說去卻只有那幾句?英文名師徐薇認為,學英語不能光靠唱唱跳跳,唯有深度理解(Understand)+扎實練習(Practice),英文才能學得好!
advertisment
台灣在新托福(TOEFL iBT)成績,平均分數較全球平均低,亞洲排名倒數第六,甚至輸給越南、尼泊爾,僅勝泰國、日本與澳門等。為什麼台灣孩子學英語年齡愈來愈低,托福成績卻未相對提升?為什麼愈來愈多小孩從小開始學以會話為主的兒童美語,但是遇到改制後要考會話的新托福,卻仍舊無法突破「難關」?
長期投注英文補教業的名師徐薇,在新書《徐薇英文UP學》中,以她多年在第一線的教學經驗,反其道而行的倡導兩個看似「復古」的觀念:一、她認為在沒有全美語環境下長大的台灣小孩,光學自然發音法不足夠,要輔之以KK音標的教學。二、她強調,唱唱跳跳學英語的教法,固然能引發孩子學習英文的動機與樂趣,卻無法幫助孩子打好基礎。若能趁孩子讀小學階段,還聽得進大人的話時,提早讓他們蹲馬步,練好單字、文法基本功,當儲備了足夠的「元素」,才比較容易進階到會話、閱讀的能力,面對英文才能遊刃有餘。
徐薇提出UP學(Understand & Practice)的英文學習策略,主張學習英文必須先「理解」,學習才有效率;要「練習」,才能扎下堅實基礎。所謂「理解」(Understand),是指任何背誦都必須以理解為前提,了解原理之後,記憶才會深刻;至於「練習」(Practice),則指在台灣仍以中文為主環境下,當孩子的大腦資料庫中有足夠的單字量和文法基礎時,一旦碰到可以應用的環境,才能支援其口語聽說。
而孩子是否能「理解」式的學習,成功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能力。中國政府曾多次邀請徐薇至中國示範教學,他們找了二十名小五資優生,要徐薇在台上現場教學,示範給台下幾千位中國英文教師觀摩。徐薇感嘆的說,相較起來,中國學生要好英文的企圖心遠比台灣「火熱」。
《親子天下》特別摘錄徐薇書中談介係詞的篇章,簡單清楚的示範了「以理解為基礎」的教學。
小小介係詞 大大有學問
給大家幾個片語判斷一下,下列的用法,哪些正確、哪些錯誤?
( )the basement of the building
( )the key of the door
( )the legs of the desk
( )the cover of the book
( )the answer of the question
若以中文的用法,「建築物的地下室」、「門的鑰匙」、「桌子的腳」、「書的封面」、「問題的答案」等等,都是用「∼的∼」來表達。
「沒什麼不對啊!」現在的你,是不是上看下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呢?其中的確有兩個片語是錯的。
還是找不出哪兩句是錯的嗎?那很有可能,當年你在學「of」時,老師沒教你理解「of」真正的用法。
首先,讓我們理解of 這個字的最基本意義,代表「整體中的一部分」,通常我們用of 來表達無生命所有格。猜到正確答案了嗎?請翻開下一頁,答案準備揭曉
是的,這五句當中,「the basement of the building」、「the legs of the desk」、「the cover of the book」是正確的,另外兩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the key to the door」以及「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原因很簡單,因為門與鑰匙在構造上並非連成一體;答案也不在問題裡面,所以這兩組並沒有符合「整體中一部分」的意義,當然也無法用of,而是用表示針對某事物的介係詞to!
理解,增進學習效率
說穿了真的很簡單,不是嗎?但我發現,許多人即使到了高中,卻完全沒有這個基本概念。其實,只要理解of是表示「屬於」整體中的一部分,不用死背,也能一眼就能看出上面五個片語中, 有兩個是錯的。所以,「Undersand 理解」絕對是增進英文學習效率的方法。
of 可以如此理解正確用法,不少介係詞也都可以用相同的方式輕鬆記住,如in 與at 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我們必須先知道in 是用於「較廣泛的範圍」,at 則用在有特定目標的時候。有了清楚的概念後,對於許多時間與地點的介係詞用法,就很容易透過判斷得知。舉例來說:
____ New York
大範圍的區域,所以用in
____ the door
定點的位置,所以用at
____ the morning
一長段的時間範圍,所以用in
____ 12 o'clock
明確的時間點,所以用at
____ noon
正午也是12 點,所以也用at
____ 1990
一整段的時間,所以用in
____ the neighborhood
大範圍的鄰近區域,所以用in
你看,是不是很有邏輯呢?所以,只要了解in 與at 的基本意涵,上面這些片語學起來就很輕鬆。
繼續來介紹可愛的at。at這個用在「明確目標」上的概念,經常接在一個明確的數字之前,如當我們說「以每小時多少英哩的速度前進」,或是「以多少美元的價格賣出」時,介係詞也都是用at。如This umbrella is priced at NT300.(這把雨傘定價300 元台幣)。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同是明確的數字與單位,都有特定、明確的意涵。
再進一步說,當我們說注視、嘲笑、瞄準某個人時,用的是look at、laugh at 與aim at,也是同樣道理,因為同表「對著特定對象做某動作」,所以這些片語的介係詞同樣都是at。
延續at 具有「特定目標」的概念,我們也可以來看看at 與to 的差別。如「throw the stone to him」與「throw the stone at him」,介係詞不同,友善程度可是天差地遠。「throw the stone to him」指的是「把石頭丟給他」,但介係詞若改成「at」,就變成「用石頭砸他」了。
「把∼∼給誰」的概念,在英文中絕大多是用to 這個介係詞,一般人不太會混淆;但碰到「買東西給誰」、「烘焙蛋糕給誰」、「做晚餐給誰」時,英文則習慣用for。為什麼?因為for有「為了某人做某事」的意味,因此當要表達這種「有花錢、用心思」的情況時,就是用for而不是to 了。例如:Dad bought a new bike for me.( 老爸買了一輛新腳踏車給我)。
還有兩個搭乘交通工具常用的介係詞in 與on,許多人學了一輩子英文,從來沒搞清楚過,搭乘什麼交通工具要配哪一個介係詞。大體來說,多數人都知道in 是「在一個空間內」的概念,而on 則有「在∼表面之上」的概念;但卻很少人知道,這兩個介係詞應用在交通工具上,可以從「人在交通工具中能否自由走動」的角度來理解。
建立基本概念,推論介係詞
例如,我們搭乘汽車時,通常坐上去後每個人的位置就固定了,無法輕易挪動位置,這種情況我們多用in;但是當我們搭大型公車、火車時,由於這些都是比較大型的交通工具,可容許乘客在上面走動,所以通常都是用on這個介係詞。所以,即使看到文章裡出現in the bus 的用法,也千萬別妄下斷語指責人家用錯了,因為說不定人家搭乘的就是小型巴士!
我自己很不喜歡背介係詞。其實,只要先建立基本概念,許多介係詞都可以推論得知。所以碰到沒學過的交通工具,如直升機,因為直升機內部空間很小,就會判斷用in the helicopter。我甚至從小說中看到「in the truck」或「on the truck」的描述,就可以判斷是坐哪個位置:「in the truck」是乖乖坐在卡車司機旁的座位上,但若是「on the truck」的話,那就是坐在卡車後面那塊大大的平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