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fg789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5-10 14:45

挑基金 打破風險屬性迷思

金融市場商品琳瑯滿目,投資地區、標的,以及風險也各有不同,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可以「風險報酬等級」與「客戶風險屬性」在短時間快速篩。不過專家表示,「只買自己風險屬性」、「風險高、報酬好」、「積極投資人不需配置保守型商品」的三大常見的風險屬性迷思是投資人常犯的,應多加留意。
經濟日報提供



投信投顧公會將基金「風險報酬等級」由低至高區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RR1」至「RR5」,主要依據基金類型、投資區域、產業與標的來作區分。其中最保守的RR1通常為貨幣市場型基金,以追求穩定收益為目標;至於最積極的RR5則多為風險較高的單一國家或者產業股票型基金,以追求資本利得為目標。
對應於基金「風險報酬等級」的,便是「客戶風險屬性」,金融機構一般會利用問券方式評估客戶能承受之風險程度,並區分為積極、穩健與保守三種類型。保守型投資人適合基金風險為RR1及RR2;穩健型投資人適合基金風險等級為RR1、RR2、RR3,RR4;積極型投資人則是RR1至RR5的基金皆可申購。
瀚亞投資表示,有買過基金的投資人,對風險屬性都不陌生,不過卻不一定真的了解風險屬性背後的意義,常見的三大風險屬性迷思包括首先,永遠只能買自己風險屬性的產品;其次,風險屬性愈高,投資報酬率愈好;第三,風險屬性積極的投資人不需買保守型商品。
瀚亞投資解釋,風險屬性並非做過之後就不會改變的,投資人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情況下,會擁有不同的風險屬性。換言之,應該定期審視自身能力和承受度,並依據當下風險屬性來做適合的投資。
第二個迷思為風險屬性愈高,投資報酬率愈好。風險報酬等級的產品,確實有可能帶來較高的獲利,但是同時也須承擔更高的虧損風險。投資獲利最重要的是看對趨勢與挑選進場、出場時間點,若只是一味追求高風險商品,就認為能獲得高額報酬,那可能會大失所望。
最後一個迷思,就是風險屬性積極的投資人,不需要配置保守型商品。瀚亞投資認為,積極型的投資人只是能承受較高的波動與震盪,並不代表應該忽略保守型商品的重要性。風險報酬等級較低的產品,是以追求穩定收益為主,能在市場震盪時達到降低波動的效果;雖然在多頭市場時表現較不亮眼,不過若遇到金融海嘯、新冠肺炎疫情等大事件時,此類資產反而能成為穩固資產的重要核心。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透過個人風險屬性來篩選理財商品是一般民眾最常使用的方式,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人生階段的改變,理財目標並非一成不變,風險承受能力也非長期維持在同一水準,建議投資人仍須適時檢視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的,靈活調整在積極、穩健、保守三類型產品間的配置比重,將更有助在投資與風險管理中取得平衡。
舉例而言,年紀較輕的投資人,由於一般認知風險承受度較高,假設以基金做為理財工具,在股票型基金和收益型基金之配置比重建議可為8:2或7:3,加速資產的累積,而隨著年齡增長,建議逐步降低股票部位比重、提高穩健息收型資產的配置比重,以達到平衡投資風險的效果,搭配長期紀律投資,透過時間複利效果放大投資成效。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