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福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10-01 14:20
有一個少年在瑪家
張貼者:2011年6月1日 下午9:51陳婉茹 洪麗文老師提供
有一個少年在瑪家
瑪家,是屏東縣一個山地鄉的名字,南台灣地圖上小小的魯凱族村落。
從不曾想過會和這山地鄉發生任何關聯,直到我認養了一個瑪家鄉男孩,事情的發生其實非常偶然。
那年春天,無意在報上讀到世界展望會徵求認養人,每個月捐款一千元助偏遠地區兒童的消息。
千元,我想,我還負擔得起。於是電話表達意願後不久,便坐在展望會辦公室辦理認養手續了。
所謂認養,包含了認與養,而認,其實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
當工作人員交給我一疊兒童照片,要我從中挑一個「喜歡的」小孩時,確實有一瞬間我感到殘忍!——這些偏遠地區需要資助的小孩啊,生而貧窮,已屬不幸,命運既揀選過他們一次,現在,卻還要由人以主觀判斷再揀選一回!於是,不看照片,抽出最底層那份兒童資料,簽名、蓋章、繳交第一張千元薄鈔,之後,便開始一個認養者生涯了。
與我結緣的孩子,是一個國小三年級男生,看起來很皮、很聰明搗蛋的樣子;濃密的眉毛、棕褐發亮的皮膚,還有那雙深邃烏黑的大眼,後來我才知道他是一名魯凱族男孩。
由於展望會每年都寄來男孩照片、成績單與年度狀況表,我遂也開始漸漸了解這活潑好動的孩子,不愛讀書、課業成績不佳、導師經常給的評語是「服從指導,懶於學習」。但男孩體育表現拔尖、尤其喜歡游泳!而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家庭狀況一欄裡,幾年來他總親筆填寫:「我爸媽關係——美滿」的字樣。看著照片上男孩老是笑得那麼自然而毫無壓力的樣子,雖然物質生活匱乏,但我想他的童年,仍應是幸福的!
簡單的認養關係,便在這雲淡風輕的來往中,成為常軌,緩緩無聲地持續進行下去。
今年四月,當展望會依往例寄來男孩新成績單時,透過成績單上名銜——屏東縣立瑪家國中——我才知道,原來他住在瑪家鄉。
瑪家,是魯凱語發音吧!我手邊的資料告訴我,那是一個群山環抱、陽光炙烈的地方,與霧台鄉、三地門為鄰,附近瀑布成群,經常雲霧繚繞,外人如至瑪家幾個風景點遊玩,還需辦理甲種入山證,是一個少有污染、罕被外界打擾的清靜之地!
我想起今年春節,與友人沿六龜至三地門一遊,曾看見當地原住民以黑色岩片所搭成的石板屋,廊前垂掛金黃燦爛的玉米、成串曬乾的猩紅辣椒,偶一抬頭,拔地而起的山,猝不及防便劈入眼睫之間!雖已是中央山脈尾端了,但嚴峻偉岸的氣勢,仍凜凜迫人而來。
面山而立,當時,我曾幾度失神懷想:這山離人那麼近,卻又那麼高、那麼厚、那麼強悍且不妥協的樣子,讓人感到它是那麼可依靠的屏障,卻又是那麼局限人生活的樊籬!
而我的小朋友,原來就住在離此咫尺之近的地方,在群峰壯闊堅實的胸膛之間!每日接受山水陽光的洗禮、擁有一個懸垂玉米與辣椒的石板之家。
也許將來有一天,他會衝破群山封鎖,到迷離浮華的城市,去尋找他在人間的位置。也許,他安於故鄉這恆久不變的恬適美麗,寧在此做一快樂的山間農夫……台灣地圖上的小小鄉村,與世遠離的魯凱聚落,遂成為我無法不深情凝視的地標!
我想,我終有一天會到瑪家,去看男孩生長的地方一眼的。
但不會去看男孩。
——這自然發展的故事,無需人為多餘的干擾!我所應扮演的,豈不只是一個默默祝福的隱形人的角色而已?
就讓男孩和我在對方心中,互留下一個小小的、發光的、溫暖的位置,不也很好?
於是我想,我應該由衷感謝男孩。
因為他的存在,使我經歷了一段有意義的人生體驗;而瑪家,一個我從不曾夢過想過的陌生名字,在生命地圖上,也成為一處親切而引人遐思的地方——
哦,有一個少年在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