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1-12-13 06:33

OGS~專業觸控廠商可能會很....3622洋華..小心

OGS即將引領風騷~專業觸控廠商可能會很......競爭
友達,奇美,宸鴻,勝華都已經在做....洋華未來會很xxxxxxx,以下兩則新聞供參考......
OGS觸控技術趨成熟,優勢可能轉向面板廠
by dollyhsu66 on 2011/08/22 00:25 回應(0) 人氣(1218) 收藏(0)
觸控面板技術持續朝OGS(One Glass Solution)一片玻璃式技術解決方案發展。主要係因為OGS觸控技術,將有助於觸控面板模組成本降低、厚度降低。雖然現在還沒有太多商品採用OGS觸控面板,但據悉,已有許多品牌嘗試導入、正在測試。依照品牌商導入新技術測試時程多需要1年時間來看,或許OGS觸控面板最快在2012年有機會放量上市。就OGS觸控技術的製程和顯示器的發展方向推測,觸控技術的主導優勢,亦可能逐漸轉向前段LCD面板廠。
主因是這種真正一片玻璃的觸控技術,將使得觸控面板不再擁有屬於自己的基板,並且觸控功能可由面板前段製程完成。例如In-Cell係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彩色濾光片,觸控Sensor和彩色濾光片作在玻璃的同一面。On-Cell是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顯示器面板(例如TFT-LCD、AMOLED等等),觸控Sensor和彩色濾光片分別作在玻璃基板的兩面。而稍早市場上曾經關注過廣泛的Touch on Lens觸控技術,只是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表面蓋板(表面玻璃或表面塑膠材料蓋板)。
再者,目前面板廠商也都積極發展中小尺寸面板業務,例如手機應用、車載應用、平板電腦等各項行動裝置應用等等。以既有的客戶群、推廣新推出的觸控+液晶面板(或AMOLED),一般預料,只要效能、成本都到位,經過1年左右認證時間,要直接攻城掠地應不困難。
若再加上所使用的(玻璃顯示器)基板是成本較高的LTPS低溫多晶矽高解析度面板,或是IPS、FFS或MVA廣視角技術面板,又或是AMOLED面板,對下游客戶端來說,為了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折損風險,由面板供應商來完成整塊觸控顯示器面板模組的製作,也較划算。
相對地,過去核心價值集中在後段貼合技術、良率與設備的專業觸控廠商,在這波一片玻璃觸控技術逐漸邁向成熟的產業結構性變革中,將面臨何種風險與挑戰,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把目前市面上廣泛討論的In-Cell和On-Cell兩種一片玻璃觸控技術加以比較,由於On-Cell的作法係先將LCD玻璃一面鍍上觸控Sensor、上保護膜,另1面才用來作彩色濾光片,對業者來說,良率和技術難度都比同一面要做觸控Sensor又要做彩色濾光片的In-Cell、要來得容易。簡言之,On-Cell觸控是設備及資金門檻高,而In-Cell是技術門檻較高。
這樣的設備資金門檻,對於已經深陷其中的TFT-LCD液晶面板廠來說,卻是恰如其分。因為面板廠們早就已經投入相當龐大的資金和資源在顯示器領域,多了這項OGS觸控整合面板的新技術產品,剛好進一步利用並去化暨有的產能、設備、資源,亦可為成長性趨於遲滯的液晶面板產業,增添一股活水。
這可能也就是一股小小的活水,對面板業者而言。因為近來已經有許多面板廠,紛紛將4.5代線、5代線、6代線面板廠,投入中小尺寸面板之生產(監視器、電視等大尺寸面板幾乎都由7、8、10代產線生產)。
根據計算,每1片6代線LCD玻璃母基板,可以切割約(依照各面板廠排列方式及規格不同而異)72-78片之10.1吋面板,或切割140多片7吋面板廣視角(IPS或FFS技術)面板,或160多片一般7吋面板。每1片4.5代線母基板玻璃可切割約36片7吋面板、或18片10.1吋面板。
如今每座4.5、5、6代線面板廠,平均母基板月投片量至少都有3-5萬片、甚至10萬片規模,許多面板廠旗下還有不止1座4.5代、5、6代線廠。現階段各面板廠的平均產能稼動率,又多僅在70%-80%,更何況中國大陸在2013年以前,共有5座全新的7代、8代線產能量產。未來可能還有更多7代線、8代線產能會投入中尺寸面板之生產。
以此推估,不論是7吋廣視角+觸控面板,或是10.1吋廣視角+觸控面板,只要市場規模夠大、訂單豐沛,讓面板廠商來充分供應,似乎問題不大。
2011-10-28 產業新聞 觸控面板錢景 靠技術觸控
.分類:產業新聞2011/10/31 13:36
.分享Facebook
Plurk
YAHOO!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分享在我的 Plurk分享在我的即時通2011-10-28/聯合晚報
觸控面板錢景 靠技術觸控
【馬瑞璿】
觸控面板獲利燒滾滾,然而,觸控廠擴產速度太快,上半年已經陷入虧損窘境也是不爭的事實。市場狐疑,觸控面板廠活得下去嗎?會不會像當年的彩色濾光片廠 (color filter)一樣,一家一家退出市場?不能否認,蘋果推出iPhone後,全球科技產品設計概念已經全然改觀,觸控甚至已經成為必備產品,觸控面板廠肯定有單,只是,誰能在這市場立足良久,就看誰在技術方面,壓對寶!
技術,絕對是觸控面板廠明年獲利的關鍵,現在觸控廠商都已經各自押寶,洋華(3622)、介面 (3584)依舊薄膜電阻市場擁兵自重;玻璃電容市場則是百家爭鳴,宸鴻、勝華(2384)、友達(2384)、奇美電(3481)同樣都選擇朝單片玻璃解決方案方向邁進,只是,大家的方式各有不同,宸鴻、勝華分別以TOL、ATT為主,友達(2409)、奇美電(3481)則是積極押寶on cell與in cell兩種內嵌式技術。
各種技術好壞不一,若以拿現行的G/G(雙層玻璃觸控貼合)、G/F(玻璃與薄膜觸控貼合)技術,來與單片玻璃解決方案TOL、OGS、on cell、in cell比較,目前最適合市場的當屬G/G,不管在強度、硬度、透光度、靈敏度、機構件、成本等部分,都擁有最好表現,而新一代的in cell雖然因為更加輕薄,頗受市場矚目,但上市時間普遍落在明年,加上良率、成本都還是未知數,市場期待略為保守。
另外,若再以未來發展檢視這些技術,試想,當觸控在中小尺寸領域發展得火熱,未來,難道不會往大尺寸邁進?Bingo!如果觸控產品順利走向大尺寸,那也就意味著,這些技術也要有向大尺寸發展的空間,才能為公司帶來長久獲利,只可惜,這些技術中,只有GG、G/F不管在小尺寸還是大尺寸方面都能應用,TOL只適合中、小尺寸,in cell只能應用在3.5吋以下的應用上面。
各種技術各有優缺點,發展性也不同。明年可說是觸控技術的重要發展年,除了宸鴻7月TOL正式出貨外,友達、奇美也將陸續推出in cell、on cell產品,到底良率、成本能否取得平衡?客戶會選擇哪一種?誰能押對寶?相信明年之後,可見分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