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ungching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17 20:21

〈分析〉從安隆到雷曼 從雷曼到歐債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外電
「我們正在做關於安隆風暴的研究,你曾經見證這件金融醜聞,對不對?」
安隆風暴距今已經 10 年,受訪者《MarketWatch》總編輯 David Callaway 本人確實見證這段歷史,這位大學生想了解的是他怎麼看待安隆醜聞為華爾街帶來的改變。
雖然 Callaway 形容這位提問者帶著青澀天真的語氣,彷彿正在尋問一件歷史久如越戰或者登陸月球的事件,不過他還是娓娓陳述,並且將安隆風暴與當今危機做了番比較。
十年過去,安隆風暴顯然只是金融醜聞舞台的眾多角色之一。三年前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幾個禮拜前曼氏金融宣告陣亡。這是一個冒險上癮的世代,貪得無厭的世代,操作槓桿的世代,被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商品─從垃圾債券到信用違約交換─淹沒的世代。
安隆三巨頭:Ken Lay、Jeff Skilling、Andy Fastow,在脫口秀中成為被調侃的人物。
安隆倒閉的時代,高階管理者的下場是被送進法院接受審判;政客針對金融體系規範展開辯論;Kenneth Lay(董事長)、Jeffrey Skilling(執行長)、Andrew Fastow(財務長)等混淆視聽的安隆核心人物,在深夜脫口秀上成為被奚落嘲諷的對象。
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些風光一時的笑柄,在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曼氏金融,以及下一個可能在歐洲倒閉的銀行相繼露出更加醜惡的面貌之後,他們也不得不甘拜下風,退居幕後。
風水輪流轉,金融危機蔓延人間樂土歐洲,冰島破產為火種,一路延燒到歐陸,歐洲銀行、歐元命在旦夕,全球金融體系重度灼傷。每天的新聞環繞歐債問題歹戲拖棚了無新意,然而市場信心還是搖搖欲墜。不過就算再怎麼慘烈,打不死的人類當然還是會無所不用其極度過末日並且重生,幾年後又是另一位大學生輕鬆寫意的課堂作業。
縱使人類從來不曾認真看待歷史殷鑑,相同劇情總是不斷上演,但是這回居然有點新意─人們真的憤怒了。不只針對美國國際集團或安隆這類無良企業,怒火撲向在普羅百姓水深火熱之際繼續大量進出市場操弄資金的一身愛馬仕行頭的現代貴族,這種大爆炸的時刻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撈金過程必然碰上的小風險。
安隆倒閉對美國造成重傷害,但是並未襲捲全球;德崇證券破產衝擊強烈,所幸沒有危及體系;1995 年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霸菱銀行因「A 錢大玩家」Nick Leeson 一人之力而瓦解,但也僅在歐洲和亞洲的金融機構掀起一波小小漣漪。(接下頁)
銀行成為占領華爾街抗議者的眾矢之的。
雷曼兄弟倒閉的事蹟特別惡名昭彰,因為它是造成全球經濟跟著陪葬的始作俑者,人們意識到這些銀行對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未來造成巨大的威脅。現在人類又一次瀕臨懸崖,終於有人忍無可忍。
當然,危機終究會成為歷史,經濟終究會邁入復甦,投資人終就會再度賺錢。但是「占領」時刻走到歷史關口,感性面的憤怒轉化為理性面的知覺,我們清醒了,我們知道「占領」是正確的,我們理解經濟體系不公不義,不過,到底該怎麼做?
幾年前,社會動盪宛若只是希臘、法國、義大利每年夏天的例行公事,現在騷動氛圍瀰漫美國每座主要大城。情況不致衍變成法國大革命,但是這群抗議者已經可以宣告勝利,因為他們扭轉全球輿論以及選舉模式。
Callaway 回憶兒時朋友的雙親大部分都於食品、媒體、廣告公司或醫院工作,不然就是機師或汽車業務,就是沒有人任職銀行或投銀。當時醫師是社會地位最為崇高的職業。
在金融界呼風喚雨的高盛證券,在占領華爾街中人人喊打。
30 年過去,金融服務業取而代之,逐利變成世界潮流,連帶開拓新興附屬產業,例如《MarketWatch》、《彭博社》、《TheStreet.com》等財金媒體順勢而生,過去的記者撰寫的主題是一場場搖滾演唱會,而此刻他們關注義大利國債收益率;此外,全球每個國家也成為命運共同體,甜頭不一定人人有得吃,但是苦果大家被迫一起吞下去。
這場危機或許將是轉捩點。銀行家、金融家當然不會就此消失,不過投資銀行家的年紀可能會越來越輕,原因不只是花旗、瑞銀等其他銀行今秋大舉裁員。情勢或許將徹底轉變,未來的一代首要任務幫助世界,其次才是賺取金錢─例如自然資源的開發。
綠色運動在某些業界不受歡迎,「環保」訴求是致命病菌。但是能源產業的成長,以及想盡辦法積累資源的國家如中國,或許意味從水源到食物到開礦的產業自今年開始進入繁榮盛世。不只開發,而且交易。
嗯,比起高盛或摩根史坦利,至少人們可能比較寧願看到類似安隆(主要業務為能源開發)的公司出現在大學歷史課本上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