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22:28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大漲,許多公司股價都創下上市最高,不少股東逢高出脫,讓獲利入袋。(彭博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大漲,雖尚未突破2015年創下的歷史高峰,但許多公司股價都創下上市最高,讓不少股東逢高出脫,讓獲利入袋。據統計,9月前6個交易日,已有近130家A股上市公司,預先發布股東減持計畫的公告,較去年同期的50幾家增加1倍,讓不少小股民擔心,是否再度成為「被割的韭菜」。
上證綜合指數今年至9月11日上漲15.6%至3875.31點,雖然離2015年6月12日創下5178.19點歷史高峰,還有很大段距離,但足以讓不少被套牢很久的公司股東減持股票,讓獲利入袋。
發布減持公告的公司,主要集中於受市場追捧的幾個明星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產業鏈,如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新泉股份、冷暖關聯解決方案及核心零組件供應商海立股份、線性驅動系統商捷昌驅動等,均發布了減持計畫。
其次,因人工智慧(AI)概念而火爆的科技、媒體、通信產業,如以AI和大數據為核心業務的星環科技、人機交互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商宸展光電等公司股東,也選擇在股價高位進行減持套現。
面對洶湧的股東減持潮,各家公司股東給出的理由,和背後動機卻不盡相同,反映出復雜的市場心態。
有的減持理由頗為新穎。例如,金融信息服務企業同花順,自去年以來股價最高漲幅已接近300%,其控股股東、董事長易崢在減持公告中表示:「減持理由系讓渡市場參與機會」,這個說法引發投資人熱議。
然而,更多公司股東的減持背後,是業績成長乏力與股價上漲的背離。以跨界新能源的星帥爾為例,公司今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0%,但其2024年營收與淨利潤卻雙雙下滑近30%。雖然今年上半年業績看似好轉,但其太陽能組件業務的毛利率僅為5.92%,傳統主業家電零組件的營收仍在萎縮。這種缺乏堅實基本面支撐的股價上漲,往往更容易引發股東的減持衝動。
針對A股持續走高,股東出現減持潮的現象,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內密集減持可能會對相關個股的股價造成一定壓力,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敏感時期。投資人應理性看待,區分是純粹的套現行為,還是對公司「基本面不看好」的信號。
去年9月下旬至10月初A股出現一波反彈,當時也有超過100家公司公布股東減持計畫,其中不乏股東「清倉式」減持,引發不少股民痛批「吃像難看」,甚至質疑「原來爆拉是為了給資本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