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05:30

對等關稅對部分傳產造成衝擊,已有業者實施減班休息。(資料照)
AI需求強勁,帶動出口及投資熱絡,主計總處將今年GDP大幅上修至4.45%,預估今年出口5892億美元、年增24%,明年出口6021億美元、年增2.2%,續創史上新高;目前看來,儘管對等關稅陰霾籠罩,但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占據關鍵地位,整體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不過,對等關稅已對部分傳產造成衝擊,已有工具機等業者實施減班休息,國內產業發展不均衡情況恐加劇,而政府補助措施只是短期救急,如何協助業者藉轉型升級、分散市場等以脫離困局,將是當務之急。
根據財政部統計,目前我國出口以資通及電子零組件為大宗,兩者占總出口逾75%;對美出口則占總出口約3成,連續3個月居我國最大出口市場;且我對美貿易出超持續擴大,今年前7月達697億美元,提前刷新歷年紀錄。但台灣也因鉅額出超被川普政府盯上,美國對等關稅於8月7日上路,台灣被課暫時性稅率20%,高於日本、南韓的15%。
經濟部估計,目前台灣對美國出口,對等關稅涵蓋約2成,「232條款」涵蓋近8成;而根據政府委託智庫研究,對等關稅影響我對美出口約1成,對我國整體出口影響不大,但對個別廠商的影響可能很大。智庫評估報告指出,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與電子材料等產業,在匯率、關稅雙重衝擊下,產品價格競爭力相當不利,已有工具機廠實施減班休息,顯示傳產處於關稅海嘯第一排。
因此,對於原本出口表現較弱的傳產而言,對等關稅可說是雪上加霜,短期難以見到明顯翻揚;長此以往,產業發展不均衡情況將更加惡化,如何突破產業失衡的困局,將是政府及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另,美國即將公布半導體「232調查」,川普總統已揚言要課徵100%甚至300%關稅,雖然在美生產或承諾設廠可望豁免,但仍有廠商可能遭受波及,政府也要加速規劃因應對策。(鄭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