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c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25-01-17 09:09

政府直接管制不動產放款總量 應是不動產交易下滑的主因

千錯萬錯都是政府的錯?!暗批政府無能??!!
某群人賺到流油是對的???!!!
某群人吹牛房價是對的???!!!
某群人讓預售屋房價10% 10%的一直往上堆疊是對的???!!!
政府直接管制不動產放款總量 應是不動產交易下滑的主因
新聞編輯採訪2025年1月16日 週四 下午5:04
財政部在本月13日公布2024年全國賦稅收入為新台幣3兆7308億,創歷年新高,年增7.9%,較預算數高出4972億,創史上第二高,且連續4年高出預算目標。過去台灣的許多國會議員曾經誤解財政部的稅收「超徵」的意涵,或故意誤導民眾將「超徵」解釋為政府多收人民的錢,進而要求政府應還錢於民的謬論。本專欄在『廣發現金還稅「愚」民 恐擴大財政赤字債留子孫』、『「普發現金」僅能滿足國會議員需求 而非回應民意』已有許多討論。隨著社會已認知稅收超徵僅是稅收實際數高於預算數的通稱,而非政府對人民多收稅,國會議員也較無法再利用愚民的說法來要求政府將稅收隨意的發放給人民。

土增稅成長減緩 房地合一稅終止連16紅
雖然我國財政的支出仍面對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導致地方政府間的稅收分配與地方實際需求差距擴大的影響,但是,稅收增加不再被作為隨意發放現金的理由,這對我國財政的穩健仍是有助益的。
就2024年實際稅收超過預算數的部分而言,主要是因為綜所稅、營所稅以及營業稅的徵收情況良好,此外,人工智慧(AI)伺服器的出口與相關議題對我國出口的貢獻也支撐股市的交易量能,使得證交稅持續增加,上述4項稅收合計,超出預算數4355億,為整體超出預算數的比重為87%。值得注意的是,就不動產的交易稅收而言,12月土增稅實徵接近71億,年增5.3%,是今年以來的新低,全年實徵為893億元,年增幅為19.8%。在個人的房地合一稅部分,12月稅收較上年同月減少將近4.9億,年減6.8%,是2023年8月以來首次負成長,也終止連續16個月的雙位數正成長。雖然財政部的官員認為上述土增稅收成長減緩與房地合一稅收減少的原因,是受到央行在2024年9月20日推出的第7波信用管制的影響,但是,最後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應非不動產交易下滑的主因。

銀行房貸滿水位 民眾申貸難 不動產交易稅收減
首先,在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前,中央銀行已因商業銀行不動產放款總量急速升高,而在去年8月邀集國內銀行業者就「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進行管制,因而被許多人解釋為限貸令。雖然當時央行注意到不動產放款總量快速上漲的嚴重性,但是,若央行、金管會與財政部可以先提早幾個月預警管理,則房價與不動產放款的增速應可獲得控制,進而降低購屋族的買房負擔。畢竟,高房價對許多受薪階級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
其次,在央行已對不動產放款示警的當下,許多本國大型銀行均已面臨銀行法第72-2條的限制,即「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之30%」。換句話說,當時已有許多銀行因為大量放款給建築業者而面臨銀行法的規範,而無法繼續放款給一般的購屋民眾,央行的「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並非銀行無法讓一般民眾申請購屋貸款的原因,而是部分商業銀行授信部位管理失當所致。為此,本專欄也呼籲商業銀行與金管會應善盡責任,詳細討論可見「限貸令風波 金管會應強化銀行風險控管與法遵能力」。因此,大型行庫的不動產放款總量受到法規限制,進而被迫減少購屋放款或延緩核貸時間,才是房地合一稅開始減少與土增稅減緩的主因。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雖然中央銀行在2020年12月推出第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行政院也希望打擊炒房行為,但過去幾年房價仍持續創高。由此顯見,政府在不動產放款總量的管理以及打炒房的政策推動上,仍須特別注意在每個執行環節有效追蹤管理,否則,就會出現房價將愈打愈高的奇怪現象,相關分析可進一步參見『政府應正視「房價愈打愈高」的原因』。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