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2-08 06:28

〈財經週報-航空4雄〉集中市場競速 航空4強營運拚高下

2024/12/08 05:30  
航空四強前三季營運表現一覽表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星宇航空、台灣虎航掛牌上市後,台灣4家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全員到齊,正式進入肉搏戰。(資料照)
長榮航(2618)在1999年10月掛牌後,台股一直處於航空雙雄的局面,而今年星宇航空(2646)、台灣虎航(6757)接連掛牌上市後,專營國際航線的國籍航空公司全員在集中市場到齊下,正式進入航空四強肉搏賽。
飛機維修能力是決勝關鍵
2022年10月國境解封,在機票價格飆漲帶動下,航空股吃到疫後紅利。航空業者認為,在機票價格回不去、新機交機緩慢、運能吃緊下,未來幾年,航空業者決勝關鍵將落在飛機維修能力。
四家上市航空股中,台虎已連續2年蟬聯航空股每股獲利王,今年前三季EPS(每股稅後盈餘)達5.52元,可望續坐今年的每股獲利王。


台虎單一機型 節省成本

低成本航空(LCC)的台虎,在疫情後營運表現亮麗,除上市增資後的資本額僅45.95億元,是航空族群中股本最小者,且採用單一機型A320的營運模式,可以節省維運成本。而航網鎖定亞洲,單趟最長飛行時間在5小時內,以提高飛機周轉率,銷售上則以官網為主要通路,降低通路費用,再加上擁有12條獨家航線等,在在都提升經營效益。
排除台灣虎航廉價航空外,3家國籍國際航空公司中,前三季營運中以長榮航表現最為亮眼,包括毛利率、營利率、獲利率,長榮航都居冠,而費用率更是4家航空業者最低。
長榮航營運優化 獲利居首
長榮航長期表現優異,市場人士認為,主要是長榮航已經營運逾25年,各項營運數字都已做到優化,長榮航副總廖至維在法說會上就指出,長榮航長期成長是所有同仁努力,例如要新開航點、新增貨機包機等,都是同仁看到機會、提出需求,團隊再來做計劃、評估,並克服層層關卡。廖至維以日本大阪航線為例說,疫後日本各機場地勤、代理人力不足,但國人瘋狂到日本旅遊,同仁看到機會,因此公司派遣一組人力,並以拿工作簽證的方式,進駐大阪機場服務旅客,所以長榮航疫後不僅立即復飛大阪,甚至還增班。
至於未來航空公司的決勝點,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認為,航空公司比的是反應快、航網服務、安全等,例如疫情期間,長榮航沒有裁員,所以國境一解封,長榮航的機組員就可立即上線,而航網綿密、時間帶好,就可持續獲得旅客青睞。
華航維修能力強 衝刺運能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則指出,疫情前,衝量比什麼都重要,疫後則要注重收益管理,其中航空公司是否有維修能量更是決勝點。謝世謙說,疫後全球飛機製造公司因零組件、人工短缺等因素,交機遞延,而現有飛機的維修,也因維修廠的人力在疫情期間大量流失,導致飛機維修期拉長,以前修一顆發動機大概60到90天可完成,現在要180到200天,如果沒有足夠發動機替換,飛機就無法飛上天,運能就更為緊張,而華航旗下的飛機修護中心排名全球前十大,航機結構華航都可以自己修,發動機包括A330、B747、A321neo也有自建維修量能,在具有維修能量下,有助於收益管理。謝世謙估計,全球飛機短缺的問題,要到2027年才會改善。
華航飛機修護中心有2座維修棚廠,可同時提供5架廣體飛機及1架窄體飛機進廠維修,不僅可維修自家客貨機,客戶包括子公司台虎等國內外超過40家。
長榮航飛機維修由長榮集團旗下長榮航太(2645)負責,除長榮航外,長榮航太全球主要客戶有50家。長榮航太有4座飛機維修棚廠,可同時進行9架廣體和3窄體飛機維修作業,今年更新租棚廠前的停機坪,增加飛機停放量。星宇航空斥資20億元的航空飛機維護中心,最多可同時容納3架飛機維修。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