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起(一)
本帖最後由 ADee 於 10-09-26 18:29 編輯
大姊,
為了不讓您打瞌睡,附加音樂,可邊聽邊看,一心二用!!!
dGhjZnpwLTI5MTg2MzIuZmx2
上來已略說有無,真妄合和運作之心,今日說明法的生起.
俗話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是法,陽亦是法,法法相扣,
循環輪動,乃至無量無邊之萬法莫不如是,而一法的生起
必須具備三項條件:
1.根à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à有勝義根與浮塵
根兩種
2.塵à色,聲,香,味,觸(外相分五塵)+法(內相分法塵)
3.識à八個識剎那剎那無間斷運作(類似投影片播放,播
放時看似連續,其實剎那生滅),念頭如瀑流,前念剎那滅,
後念剎那起,無時間斷,不停流注,若有間斷則分別功能無
法顯現,何以故? 前念後念無比較故.
是故根,塵,識三者皆有內外之別:
a.根à外根(浮塵根)與內根(勝義根)
b.塵à外五塵與內法塵(五塵落謝影子)
c.識à內七轉識與外如來藏識(執持根,身,器世界)
a+b+cà六根+六塵+六識à名十八界
以上三項若缺其一,法便無由升起,其中識要依根方能有,
方能起,方能顯,方能用且根與塵要接觸方能發識(不觸能
發是獨頭夢境,自變自緣,遊戲其中).譬如眼球受損則不
能看見外物,只能憑意識想像(遍計執),那麼眼睛又是如
何能分辨外物呢?
所謂眼識九緣生,此九種條件必須具足方能識物:
1.根à完好的眼睛
2.境à欲觀及所觀之外境
3.作意à生起想觀之意,否則也能視而不見,另一種係作
意不願見形成詐盲現象(時間可長可短),眼科醫師皆知
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4.空à不近亦不遠之空間,太近不能看,太遠又看不見
5.明à足夠的亮度與光線
6.分別依à第六分別意識隨前五識同時運作分辨(腦受損
此項功能受限),同理孩童之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故其分
辨能力亦受限.
7.染淨依à第七意識(末那若雜染第六隨之雜染,譬如欲
視美色,反之則清淨)
8.根本依à阿賴耶識(如來藏儲藏一切染淨種子)
9.種子à使眼識一法起現行,若無種子縱有前八亦不能見
(蝙蝠具前八亦無法看見,只能聽音辨位)
所以一法之生起是簡單還是困難呢?
正所謂: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道不虛行,遇緣則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