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喜樂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4-09-20 15:50
世界肝炎日/你確定沒有B肝帶原嗎? 找出潛在患者刻不容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
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教授表示,由於肝病不可逆,必須在之前就先阻斷病程,若一旦演變成肝癌,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都有巨大衝擊。
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連帶也提升人民對於病毒的認知,除了新冠病毒之外,B、C肝炎病毒也不容小覷,全球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死亡的人數,遠超過瘧疾、愛滋病、肺結核,也是刻不容緩的全民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肝炎聯盟(WHA)將每年的7/28訂為世界肝炎日,今年7/28世界肝炎日宣導主題便是以「讓肝炎照護更貼近社區(Bringing hepatitis care closer to communities)」進而呼籲即時與質量並重的服務提升照護是可降低疾病的發生。
身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的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教授指出,目前防治重點在找出社區潛藏病人,呼籲民眾每人一生應至少接受一次肝炎篩檢。
肝病防治數十載仍榜上有名 60萬人不知有帶原
根據衛福部公布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居於第十名,其中B與C型肝炎為全球數億人慢性肝病的主因,也是肝硬化、肝癌及肝炎相關死亡最常見原因,為病毒性肝炎防治重中之重。為何政府、醫界積極防治肝病這麼多年,肝病仍榜上有名?高嘉宏教授說,30多年前B型肝炎帶原率為10-15%,而在全面施打新生兒B肝疫苗後,帶原率只剩下0.4%左右,因此最大宗的肝炎病人集中在就醫頻率不高、忙於工作的中壯年。需要治療的B肝患者推估有80萬人,已接受治療的為20萬人,這被忽略、未察覺、不自知的60萬人,正是不能等待的族群,而在診斷或治療之前,第一步就是要「篩檢」。
一些病人可能會在健康檢查中發現,但較為零散,因此政府推廣45歲以上成人一生一次的免費B、C肝炎篩檢,高嘉宏教授笑稱,「目前檯面上的C肝病人差不多都已經接受治療了,現在必須把藏在社區中,不知道自己有肝炎的人找出來」。肝病醫療策進會(簡稱肝策會)也一直在推動許多政策面尚未能及的計畫,如「全民回肝計畫」,長期攜手全台區域性的基層醫療診所,共同努力協助許多潛在患者揪出肝炎危機。
肝病三部曲不可逆 治療肝炎避免肝硬化、肝癌
「肝病三部曲指的是肝炎、肝硬化、肝癌。」高嘉宏教授語重心長表示,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三者的關聯,肝炎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若未接受治療,將會使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由於肝硬化不可逆,必須在之前就先阻斷病程,一旦演變成肝癌,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都有巨大衝擊。
台灣病毒性肝炎主要為B型與C型,由於C型肝炎用藥後有98%的治癒率,目前健保給付用藥擴大,希望收治更多病人,2018年提出的肝炎防治白皮書中,預計2025年達到消除C肝之目標。而B肝雖然尚不能治癒,但用藥治療可以抑制病毒複製,減少肝功能異常,只要病毒不活化,肝臟不發炎,也就能減少肝硬化、肝癌發生。
健保給付有條件 停藥後肝炎復發機率高
B肝病毒感染正常的肝細胞後,會進入細胞核,病毒DNA與人體染色體嵌合,無法完全消滅,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病毒複製,使其冬眠。由於健保資源有限,台灣B肝抗病毒藥物給付條件相較國外嚴格,e抗原陰性的非肝硬化病人須肝功能持續兩倍以上、病毒量超過2000國際單位,可給付最多三年用藥。然而,肝功能波動類似血壓會起伏,當下測得數值無法代表平均值,因此醫界建議能取消肝功能持續兩倍以上之條件,找出相對較穩定的指標來決定病人肝臟受損程度。
例如表面抗原量可作為依據,若在1000國際單位以上,得到肝癌的風險增加五倍;另外,三年停藥後,病毒失去壓制又會復發,此時表面抗原量也可成為參考值,若仍在100國際單位以上,復發機率高達八成,應不停藥,持續接受治療。
高嘉宏教授分享,目前臺大醫院利用FIB-4肝纖維化指數(年紀、性別、血小板、肝功能指數)應用於診間,讓醫師做為參考,即使病毒量、肝功能不高,但指數大於3.25,表示肝臟有顯著的纖維化,肝硬化、肝癌風險極高,也應該要積極治療。建議將FIB-4應用於社區篩檢中,不必經過肝切片也能找出明顯肝纖維化病人,再轉至醫院檢查。
「量出你的肝」 抗原破百不停藥
高嘉宏教授表示,但因為健保條件的限制,有些民眾即使知道自己帶原,也不會主動檢測病毒量,或因為未達標準需自費用藥而卻步。高嘉宏教授另說明,肝策會過去十幾年來一直在推動「全民回肝計畫」,提供免費B肝病毒篩檢。今年主軸為「量出你的肝」,強調治療中,但即將於三個月內停藥之患者,應更加重視表面抗原定量檢測數值,並定期監控,以穩定控制發炎情形,若是表面抗原指數破百建議應持續治療,避免不可逆的肝病風險。另呼籲「年輕人因為打過疫苗,比較不用擔心肝病,但對訊息接受度高,希望得到資訊後可以多關心長輩,帶他們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