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展望轉為正向 華航會是例外?
工商時報 陳碧芬 2021.05.12
中華信評表示,華航的評等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將會在未來12至24個月期間遭到調降。 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TelegramTwitter列印
全球評等機構穆迪12日表示,調整全球航空業評等展望自負向為正向,反映了將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到2022年,航空旅行將廣泛增長的預期。然而,中華信評同一日表示,中華航空(華航;twBBB+/負向/twA-2)未來三個月內縮減運能的計畫,將會降低該公司的評等緩衝空間,同時國內感染率進一步升溫,華航未來12個月的績效表現仍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所幸評估政府要求的縮減運能計畫對華航所造成的財務衝擊,「尚可吸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將加強華航機組人員的隔離管制與相關防疫措施, 更為嚴格的規定恐將對華航可安排的航班數量造成負面影響,並可能會導致該公司的貨運運能減少10%~20%。
不過,中華信評認為,以目前航空貨運需求仍舊強勁的情況來看,新的要求措施只會將使運價費率提高。此外,預期未來二至三季,全球的經濟復甦以及海運方面持續塞港的情況,將為航空貨運強勁的需求提供支撐。這應可提高華航的貨運收益率,並部分抵銷同一期間內貨運量較低的衝擊。
國內感染率進一步升溫,以及對華航機組人員較目前更為嚴格的隔離要求,中華信評分析師董瑾指出,這將增添該公司在營運上的挑戰,並降低營運現金流量產生能力,進而對其評等緩衝空間造成負面影響。董瑾認為,由於海外旅遊活動在疫情持續演進期間應仍會處於停滯狀態,貨運業務將持續主導華航2021年的績效表現。
中華信評表示,對華航「負向」的評等展望係反映前述不確定性,以及該公司的評等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將會在未來12至24個月期間遭到調降。
延伸閱讀
華航配合清零 全力固守上海、美西線
華航減運能 台積聯電國巨出口衝擊一覽
航空業穆迪中華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