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台東區農改場研發出高效率又友善生態的天牛防治技術「高壓空氣灌注法」。(記者簡惠茹攝)
2020/11/26 10:56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台灣每年因斑星天牛造成柑橘作物損失1億4千萬元,農委會台東區農改場表示,場內研發出高效率又友善生態的防治技術「高壓空氣灌注法」,成為「蟲殺隊」的利器。
台灣柑橘類種植面積達25610公頃,產值達143億元,台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表示,嚴重危害柑橘類的害蟲斑星天牛長年讓果農傷透腦筋,台灣每年因為斑星天牛造成柑橘作物損失,高達1億4千萬元,蟲害主要出現在4到9月,6到7月密度最高,斑星天牛真正危害嚴重的是成蟲產卵於枝幹後,孵化的幼蟲啃食樹枝內部,對樹體造成危害。
陳信言表示,台東場歷經5年研發,成功開發防治班星天牛的高壓空氣灌注法,優點是效率高、效果佳,且友善生態環境,原理是利用高壓空氣灌注入斑星天牛幼蟲啃食孔道中,以壓力將蟲體推出枝幹或直接將蟲體擠壓打死除滅。
台東農改場表示,農民一般會使用鐵絲往孔道裡面勾出幼蟲或灌入農藥,但是因為孔道複雜,所以效果有限,但是使用高壓空氣孔道就都可以被空氣噴入,效果更好,而且作法更友善環境。
陳信言指出,高壓空氣灌注法設備簡單,成本約3萬元,都是市面上現有的器材設備,包含小型空氣壓縮機、噴氣槍、手持式充電電鑽,以及下壺式氣動噴氣槍,找到蟲孔後先用電鑽把洞鑽大,噴氣槍將高壓空氣灌注入孔道,將幼蟲擠壓打出或打死。
為了讓防治效果更好,陳信言表示,打死幼蟲後,再利用苦楝油、窄域油及石灰硫磺等機防治資材,配裝氣動噴漆槍,將資材以高壓噴霧形式注入孔道,以確保枝幹內幼蟲被消滅。
農委會台東區農改場研發出高效率又友善生態的天牛防治技術「高壓空氣灌注法」。(記者簡惠茹攝)
農委會台東區農改場研發出高效率又友善生態的天牛防治技術「高壓空氣灌注法」。(記者簡惠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