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16 07:57

拜登勝出對中政策將「撥亂反正」? 美媒:空想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大選中勝出後,外界猜想當前對中強硬政策是否將轉為親中人士所盼的「撥亂反正」。有美媒刊文指這種推測是「空想」,因為美國外交政策向來較少受到政黨輪替影響。美國自由亞洲電台日前刊發題為「北京空想拜登勝出,美對華政策『撥亂反正』」的文章說,華文世界擔心,拜登勝選,美國是否將大幅改變對中政策。
文章表示,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形成,無論主張主要由企業利益透過遊說行為而主導,或是認為由國安外交系統專業精英來主導,兩派人士都同意,「(美國)外交政策一直都是較少受選舉和政黨輪替影響的政策範疇」。
文章說,美國對中政策就是很好例子。由冷戰高峰時美中結盟對付蘇聯,到1990年代冷戰之後美國加強與北京的經貿聯繫,幻想如此可以推動中國中產階級成長和政治自由化,都未受到1970和1990年代多次政黨輪替的影響。
文章分析,在越來越多人只靠社群媒體吸收資訊、對資訊專注時間不超5分鐘、只看標題的今天,很多人都以為美國對中政策轉向,始於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川普上任一年多後在推特頻繁攻擊和嘲笑中國。但實際上,美國對中政策的轉向,早在川普推文攻擊中國、甚至在他當選前,就已經開始。
據分析,前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主政時期,華府的國安外交官員就判定中國是美國的國安威脅。在這背景下,歐巴馬政府推出「重返亞洲」政策,頻繁派遣軍艦群到南海挑戰中國單獨占有南海的圖謀,維持航道暢通。
此外,歐巴馬政府也加速聯合印太地區中國以外的各國商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企圖透過孤立中國而向北京施壓。
文章說,這些動作,在北京眼中,都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但這些動作,都包裝在客氣的外交辭令和沉悶的政策文件之中。習慣社群媒體誇張氛圍的受眾,難以即時察覺這些變化。
文章還說,川普就任後,前一年多的時間專注與北韓談判,並與中國商議貿易協議,對中方十分客氣。直到與北韓協議無望、北京又不肯在貿易問題上退讓,川普才開打美中貿易戰,跟著在推特開罵。外界當時以為「美國對中轉向強硬」才剛開始,並產生歐巴馬對中國綏靖軟弱的印象。
這篇文章表示,美國外交政策大方向如同一艘大船,「改變需時」,不同領袖會有不同包裝與手腕,但大方向不因總統換人而在短時間內「變來變去」。
例如歐巴馬時代美國對俄實施嚴厲制裁,川普當選後,媒體雖不斷爆料川普家族與俄羅斯有大量金錢利益及其他情況,但川普當政這4年,華府仍不斷加緊對俄制裁,2018年更發生驅逐60名俄國外交人員並強行關閉俄國駐西雅圖領事館的事例。
文章分析,從中共立場來說,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只要美國朝野團結一致應對中國的野蠻,便是最壞的結果」;若無論誰當選,都有另一半美國人認為總統「通中賣美」、民意繼續分裂、朝野不斷相互惡意攻擊並癱瘓施政,才是北京最想看到的選舉結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