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哥拉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9-09-28 19:31
人生到頭來 終究要獨自面對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
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
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這些女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
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
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
色,現在就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
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
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再搬去與孩子同住。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
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
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因為仍須工
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
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
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
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
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一項高齡者
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
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
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
八十歲老人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
骨折。「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
「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
「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
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
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誰說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熱
鬧一下。
我曾提及,覺得高齡者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
笑。因為獨自生活的高齡者,其實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擅於過獨
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
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
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
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擅和家
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自
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
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
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
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
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其實,需要時陪伴在自
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際關係是需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我認為朋友就像是鎮靜劑。置身於緊繃的環境中,總希望能有處
讓自己放鬆的地方。雖然有些人感嘆:「職場上交不到真心朋
友。」我卻認為還是別期望在職場上交到朋友比較好,
畢竟職場上的友情,多是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
還是選擇在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拓展人際關係,
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其實並不難,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就能認識來自各行各
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分享輕鬆時光。
暮年生活觀
1.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
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2.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
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3.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
俗人情的必要。
4.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
式為佳。
5.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6.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
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7.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8.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
身後的遺款。
9.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
處理的準備。
(上野千鶴子Chizuko Ueno一九四八年生,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
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