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命運多舛,從研議到迎接開幕,前後歷經10多年歲月,今年原定3月中壓力測試,一切看似順利,卻又因疫情攪局,延到8月底才舉行,順利通過壓力測試後,終於要在9月5日正式開幕,年底前表演檔期出租率已達7成7,蘇慧倫、民歌45相知相守、鼓鼓呂思緯、韋禮安將接棒辦
演唱會,今年
金曲獎也選定北流,未演先轟動。
王牌製作重整軟硬體規畫 跟上產業腳步
早期北流是採劇場式設計,舞台兩側一度還要設計布幕,作為開閉場拉簾,當時也討論要保留殘響,讓聲音共振回響。
但國內流行音樂產業不斷改變,很少演唱會歌手「單純站著唱歌」,近三、五年注重視覺音樂的融合,也講求乾淨音,三年前找來五月天、韋禮安、李宗盛演唱會製作人丁度嵐擔任籌備處主任,重整軟硬體規畫,打造出今日北流。
1.完善隔音抗振工程 場內高歌狂跳不擾鄰
北流是全台首座流行音樂場館,今年底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幕,兩場館南北輝映。為了能讓歌迷、表演者無顧慮享受演唱會,場館從隔音工程就能看出端倪,別於台北
小巨蛋要訂出「阿妹條款」,避免歌迷嗨翻、鄰居崩潰,北流建物採「樁基礎」,即便歌迷狂跳,樁基礎能平衡振幅,不影響鄰房。
此外,北流除了在表演廳舞台及後台間,架設總寬約16公尺、高約10公尺隔音門,每個觀眾席入口處,也架設兩扇厚門,類似屋中屋概念,有效阻絕噪音,只要外門全關上,裡頭即便分貝達120,戶外仍只聽到車水馬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