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86/68683.jpg)
-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5-31 15:29
美4月食品漲幅 46年最高
新冠病毒打亂食品加工廠和分銷網絡,美國肉類、蛋、馬鈴薯等食物價格大漲,民眾購買家中食物開銷飆升至46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勞工部報告指出,4月食品價格上漲2.6%,是46年來最大單月漲幅;超市客戶和餐廳業者都不該指望食品價格會很快下降。
分析師警告,屠宰場為確保工人健康,很難維持既有生產水平,肉類價格可能居高不下;雞蛋和麵粉等主食,因消費者需求趨於平穩,上漲已緩解;但胡蘿蔔、馬鈴薯和其他農產品價格因運輸問題和工人健康等因素,仍持續波動。
由愛阿華州聯邦眾議員辛蒂.艾克辛發起的一場電話會議上,該州餐廳業者卡蘭博基迪斯表示,她相信物價會繼續上升,長期食品開銷最讓她擔心;在明尼蘇達州擁有九家墨西哥風味快餐連鎖店的塔姆拉‧肯尼迪則說,有時她連基本必需品都很難買到,「沒有哪種原料不缺貨。」
食品價格大幅波動始於3月新冠病毒疫情爆起,4月價格上漲最多的是肉、家禽、魚和蛋,達4.3%;穀物和烘焙食品漲幅2.9%,是此類食品漲最多的一次;乳製品及水果蔬菜上漲1.5%;雞蛋價格3月下旬曾創下每打逾三美元的歷史紀錄,後來跌至每打不到一美元。
肉價上漲情況更糟,主因是屠宰場工人染病;農業部表示,4月無骨豬排和火腿零售價格比3月高出近6%,漢堡和沙朗牛排零售價高了4%,新鮮全雞價格上漲了12%以上。
疫情對豬肉加工廠打擊最嚴重,但牛肉和雞肉加工廠也受到一定影響;食品和商業工人工會表示,截至29日,至少有44名工人死於新冠肺炎;豬肉廠在關廠後大多恢復運作,但因無法全面運轉,養豬戶將無法屠宰加工的動物安樂死。
普渡大學經濟學者盧斯克認為,最嚴重的肉類供應危機已過去,但疫情第二波仍可能使局勢惡化。
雜貨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人們大量囤貨,但後來即使某些價格下降,馬鈴薯、洋蔥和胡蘿蔔等農產品價格仍高於去年。價格上漲大部分原因似乎是因為越來越多人在家做飯。
疫情已導致約4100萬人失業,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家馬洛尼說:「失業人數創紀錄,對任何勉強維持生計的家庭來說,食品漲價是大事。」
畜牧業者也面臨艱難時期,他們曾希望從新的貿易協定和強勁的國內經濟受益。盧斯克說:「農民以為看到隧道盡頭的光,結果其實是一輛火車迎頭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