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5-08 18:09
債券ETF增胖 配息遭稀釋?
債券原型ETF單月規模驟增,但從1月來相繼公告的每受益權單位配發息值來看,市場有投資人認為不合當初預估的配息率,疑惑是否因規模驟增,讓自身權益受損。投信業者指出,產品有考量到公平性原則,從淨資產角度出發,其實投資人的整體報酬並未損失。
債券原型ETF在壽險、法人等青睞下,今年3月規模突破千億,來到1,013億元,其中有八檔基金單月規模增加破十億元,分別是群益10年IG金融債、群益15年IG科技債、元大投資級公司債、FH彭博高收益債、富邦美債20年、國泰投資級公司債、富邦中國政策債、富邦美債7~10年。
針對投資憂心息值稀釋的困惑,復華投信表示,以季配息ETF為例,業者每季都會去計算可分配的金額,再看有多少受益人可參與配息。如果每季當中有新的投資人申購,就會出現投資期間未滿整季但仍可參與配息的情形,在ETF配息不會配到本金的情況下,即出現配息被稀釋的現象。
不過對投資人而言,雖然領到的息變少了,但因為除息的金額也比較少,所以將投資人領到的息以及帳上資產剩餘價值加總後,總收益並不會因配息較少而受影響。
舉例來說,原本淨值10元,配息1元,除息後淨值9元,其實配息加除息後淨值仍等於10,若改為配息0.5元,除息後淨值9.5元,配息加除息後淨值,還是10元。
從總報酬的角度來看,群益ETF經理人張菁惠也指出,當債券ETF規模從由小快速變大,又恰逢要除息,每個人平均得到的息值會減少,但其實先進入的投資人權益並未受損。因每次申購債券ETF時,每單位已包含資本和息值,後進者透過支付資本來弭補先進者的息值,從柱狀圖概念來看,先進者的淨資產價值從原先本資本占比95%,息值占比5%,但後面有人大量申購,先進者資產比重變成97%與3%的概念。
張菁惠表示,規模增加稀釋息值,其實在一般共同基金也會有發生,但其他共同基金可能會配到本金,投資人領到的息值沒變化,所以感受並不明顯,不過債券ETF並不配本金,所以投資人感受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