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5-01 06:08
特別股基金 規模壯大
去年1月柏瑞投信首推特別股基金募集80億以來,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合庫投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相繼加入特別股市場,隨著新基金陸續成立,4月特別股基金規模擴增至474億元。
特別股主打高息收、高信評、低波動等特質,而受領息族青睞。特色上,三檔主動型特別股基金,柏瑞投信首檔成立,規模最大達300億,幣別最多元,不過南非幣級別雖通過申請,但目前尚未推出;群益投信自評操作較其他兩檔更重流動性,息收與稅率考量居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本月剛成立,恰逢特別股相對低點,可逢低布建基礎部位,操作上,會提高電信與公用事業產業比重。
被動型產品上,兩檔都是追蹤美國特別股指數,美股占比都在九成以上。富邦美國特別股ETF去年底成立,目前成立未滿180天,預計首次配息將落在第3季,年化配息率預估4.7~2.8%,成分股約200檔,也是盤面特別股產品中管理費最低者;合庫標普利變特別股收益指數基金看準升息趨勢,僅布局具浮動利率機制的特別股,這類特別股相對抗升息,成分股約52檔,本月成立也剛好逢低布局。
兩者指數差異上,業者譬喻,富邦投信的就像特別股中的加權指數,具指標性地位;而合庫投信則是加權指數中某分支指數,如:電子指數這類,僅布局特定類型特別股。
主動型基金管理費都較被動式高,不過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經理人馬治雲、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富蘭克林華美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余冠廷表示,主動操作可替台灣投資人考量美國對海外股息課稅重的問題,避開重稅的特別股,且新IPO的特別股,他們也可提早卡位,指數型基金則要等成分納入才能購買。
同時因美國還在升息,特別股屬固定收益型資產,雖會受到升息利空的影響,但可透過主動策略降低影響,如:會主動增持浮動利率特別股,這些特別股利率會隨聯準會利率調整一同變化,對利率敏感度較低,以及可主動增持舊有特別股,這些特別股因不符合巴賽爾最新規範,銀行要在2021年前召回,因市場確定銀行會以票面價召回,價格都會維持在票面25元左右,對利率也不敏感,且當低於票面時,可伺機低接待召回獲得超額報酬。
金融股占比高 關係緊密
從美林美銀全球特別股指數來看,銀行跟金融服務比重65%,特別股資產與金融業高相關性,市場質疑特別股在金融海嘯期間跌幅超過美股,有潛在風險,對此經理人認為,海嘯源頭就是銀行業,也讓特別股表現遜於美股,不過隨著政府銀行業加緊監管,銀行業基本面已較海嘯前安全。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馬治雲指出,金融海嘯的源頭來自金融業,加上當時銀行間都有交叉持股的問題,如:高盛買了很多花旗的特別股、花旗也買了摩根大通特別股,海嘯期間銀行產業爭相釋出手中特別股資產自救,加上特別股流動性本身就不如現股,讓價格一夕崩解,不過海嘯後全球銀行遵守的巴塞爾協議已規定銀行間不能交叉持有特別股。
目前美國銀行業除了受巴塞爾協定規範,美國政府又對美國的銀行產業擬定更嚴格的《陶德法蘭克法案》,目前美國銀行的財務體質相當健全,資本高、貸款少,手中都是現金,儘管這讓銀行業獲利能力相對不足,但安全性來說,對於固定收益型的資產,如:特別股相當有利的。
馬治雲認為,先前葉倫對金融產業作壓力測試,全數銀行都通過考驗,當時也為金融股帶來一波漲勢,市場就是在反應銀行股體質穩健特質,看好即便再來一次金融海嘯等級的損失,銀行都能承受。
看好未來川普應該持續鬆綁美國的《陶德法蘭克法案》,畢竟目前法規太嚴謹,雖安全但限制了市場的成長,看好未來適度鬆綁是主流趨勢,將帶動銀行產業獲利改善,有利股利表現,特別股也會跟著受惠。當然若解禁太多,也是引入風險至企業內部,不過即便如此美國銀行仍有受巴塞爾協定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