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19 09:17
情緒障礙過動兒易成「大暴君」 專家:最好在7歲前塑形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名17歲高二生每週至少都會發3次脾氣,除了摔東西、罵髒話外,還會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也會點燃「怒點」,讓親友超無奈。醫師問診後發現,他因情緒障礙與過動,已有3年時間無法與同儕相處,以致出現「破壞性情緒失調」,建議家長若發現小孩有過動及情緒問題,應在7歲前儘速就醫,才能及時塑形,避免養出小霸王。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患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Dy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DMDD)的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發作頻繁和劇烈的脾氣暴躁,當遇到事情時無法面對與因應,因無法控制情緒反應,呈現嚴重持續的暴躁,時間一久,甚至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而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社交行為萎縮的後遺症。
該如何分辨孩子是焦慮還是鬧情緒?臧汝芬舉解數學題為例,假如孩子因為不會作答而急著找答案,擔心考試被扣分,這種屬於「想要找到解決模式的擔心」,家長可以視為一時的焦慮;但若孩子開始怪東怪西,認為不會解題都是老師出的太難、上課根本沒教,情緒開始難以安撫的情況,這類「對於遇到問題沒有尋找正確解決方法」的孩子就要格外小心,很有可能在面對其他事情也會容易有「怒點太低」的問題。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管理情緒!」臧汝芬表示,情緒的養成除了先天條件限制,有個別性差異之外,更大的取決因素在於家庭環境的建立,若家長本身過度寵溺與高壓政策的兩種極端教導模式,將使得孩子在成長學習時期,失去了正確的行為觀念與道德判斷,未來也將嚴重影響求職與步入社會後的社交生活,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