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懂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6-28 09:02

產經解析-改革將為中國帶來6大改變

在短短的幾年內,中國從過去坐享經濟奇蹟,如今卻面臨當前許多不確定性。由於經濟成長力道減緩、結構性問題浮上檯面,以及龐大的規模與對全球經濟日益重要,中國的經濟光環消褪不難理解。中國確實為投資人帶來風險,但聯博認為,改革將可望為中國帶來6種改變,投資人不容低估中國的上檔潛力。
首先,中國將有近50%的國際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世界經濟將不斷「去全球化」,造就美洲、歐洲、亞洲3大經濟區域,各個區域將形成各自的貨幣同盟,包括美元、歐元與人民幣。全球經濟日益區域化,將使得人民幣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第二,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將獲得投資人支持。相較於世界工廠時期動輒二位數成長率的黃金年代,中國未來每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將「只有」5%至6%。對中國政府、國內外投資人而言,這將會是中國的「常態」成長表現。
聯博認為,原因在於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出現改變。對中國GDP成長率而言,不斷復甦的出口貿易仍將佔有相當的比重,但內需消費的重要性將遠遠高於以往。
第三,參考指數成份調整將帶來資金「大移轉」。讓投資人感受最深的,可能是中國納入全球市場指數,迫使投資人調整投資組合。
聯博認為,這項改變很可能在未來2、3年內發生。舉例來說,中國政府公債市場規模名列全球第3大,代表中國一旦納入全球債券指數後,追隨市值加權指數的固定收益投資人,未來必須將30%的主權債投資組合重新配置在中國身上。
此外,中國A股完全納入全球股票指數後,將使得中國佔新興市場股票指數的比重,自20%增加至30%。參考指數成份經過調整之後,投資人將隨之調整投資組合,並影響債券與股票市場。
第四,中國資本市場日益成熟。一旦資金湧入的熱潮過後,聯博預期中國金融市場的成長率將減緩。因此,發掘良好投資機會的關鍵,在於審慎的個股選擇,而非產業投資題材。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性將改善。中國的改革計畫將吸引更多的長期資金,部分的原因在於退休金與保險市場不斷成長(而這也是消費階級崛起造成的結果),因此需要長期投資資本市場,以支應長期負債所需;國有事業改革也將帶動上市基礎建設基金的規模成長,亦是中國資本市場波動性降低的原因。
第五,中國可望將創新並引領全球趨勢。「中國製造」將不再被西方消費者當作是便宜沒好貨的代名詞。未來,中國的製造業者與消費者將引領趨勢(特別是年輕族群),讓西方消費者趨之若鶩,為「中國製造」賦予新的意義。
舉例來說,年輕、富裕、教育良好的中國消費族群興起(即「千禧世代」),將掀起新一波的投資機會,因為他們的品味主宰中國與全球的時尚與精品產業。
最後,中國將掌握全球近半資金。儘管西方國家目前透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與其他國際組織影響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但中國領頭成立自己的國際組織抗衡西方國家,例如最近剛成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此舉將使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重新洗牌,特別是歐亞大陸與部分東歐國家,因為中國計畫在當地投入大量資金;對外資而言,這也將在中國影響範圍內的其他國家,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聯博認為,上述的6種中國改革可能帶來改變,倘若投資人無法平衡看待中國面臨的風險,一旦中國成功實現了各項政經目標,那些未提前做好準備的投資人,在接下來幾年將面臨衝擊。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