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4-01-18 05:44
1/20號傳真稿筆記
本帖最後由 010 於 14-01-19 23:55 編輯
低基期成長股 下一匹黑馬
「怎麼可能沒漲?」餐廳的顧客看著電視開罵,「一個便當就漲10元ㄟ」,老闆在旁邊無辜地說:「一桶瓦斯就漲一成,電費也漲啦,我總不能了錢做吧!」接著,和顧客一起罵起來。
原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公布,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12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較去年同月漲0.33%,全年平均漲0.79%,居然是2010年以來新低。換言之,物價漲幅是四年最低;可是,不止民眾冷感,恐怕連官員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兩個星期就過年,趕辦年貨的家庭主婦應該感觸最深,除了一隻雞腿175元以外,拜拜用的肉類、水產、水果都漲了5%至8%不等,連想要燉補的中藥材都漲一成,餐廳的年菜也比以前貴,「甚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民眾已經習慣,政府的數據怎麼和民眾感受相差如此大?
其實,都是數字惹的禍。
細看統計內容,如果按照購買頻度別觀察,「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漲1.02% (如部分水果、肉類及外食費),「一年以上購買一次」的則跌0.72% (如手機、電腦、數位相機等)。也就是說常買的日常用品漲,不常買的非必需品跌,但是計算時都包裹在一起,才會令大家感受不同。
數字是最真實的,但數字也會騙人,端看我們如何解讀,比較的基期如果相同,就能反映最深刻的事實,值得執政者深思。
另外,每當過年前採買年貨人們大多出手大方,數量比以前大,需求比以前高,廠商自然樂得順水推舟漲價,反正「你不買,還有別人買」,這就是經濟學的供需法則。
投資,也是一樣,「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是中國財神陶朱公經商心得,也是投資的不二定律。
本欄自去年8月以來,在生技和金融一片叫好聲中,陸續提出「蘋概股」、「電子股」將點亮台股;物流股價值應向上提升;小心紡織、新藥利多出盡,儒鴻和台微體的大幅修正已經印證;低基期股如被動元件和LED已經蠢蠢欲動。回首來時路,幸而能提醒讀者趨吉避凶。
買年貨就是趕熱鬧,雖然永遠買不到便宜貨,但年貨非買不可,投資卻可以精挑細選,才不會「吃緊,撞破碗」。
台積電的法說會後,電子業者猶如吃下一顆定心丸,結果台積電小紅,反而是F-TPK宸鴻和F-譜瑞大漲。理由無他,原因在基期,去年指數上漲11.85%、股價反而逆勢下跌的企業,稍有利多,很容易強力反彈。
其次,去年底以來,推升台股的動力是本土資金,外資在2103 年大買2,400億元,這部分籌碼沒有動搖跡象,不過,曾經一度將期貨空單拉高超過萬口,未來會否藉由慣用的兩面手法,以拋售權值股壓盤,達成空單獲利的目的,是台資法人和中實戶點火個股都避開外資概念股的原因。
如此看來,低基期的「中小型成長股」,如關鍵材料和智慧家居,值得追蹤;同時,特別留意基本面不夠強勁的個股跌深反彈,波段操作勝過長期持有,適度獲利了結會是王道。
「以上內容,為引述報章雜誌或網路Blog,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