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0-30 23:03

三角關係美元、人民幣、港幣

港幣發行於1935年,當年就與英磅掛勾,兌換率是1:16。一英磅可兌換16港元(現在的兌換仍在1: 14-16間,港幣比1935年稍高一些)。二戰爆發,日本人佔領了香港,禁止港幣通行,發行軍票(相當於當時的日元),規定香港人民拿港幣換日本的軍票(宣佈以某一天為限,之後擁有港幣是被禁止的),兌換率1:0.25,也就是說四港元才能換一元軍票。
戰後日本不認這筆賬,軍票變成廢紙。戰後的港幣開始自由浮動,匯率與美元之間的關係在4.5-5港元可換一美元。到1983年,中英談判決定香港交回中國。當時的香港人普遍對中國沒有信心,引發大量資金外撒的金融動盪,港元的匯率天天下跌。每個香港人都盡快的想把手中的港元兌換成美元。不到半個月,港元兌美元的兌換率就跌了一倍。有人為了保住手上的資金,當時就曾以9:1的匯率,用9元買入一美元的匯率把部份存款變成美元。過兩天,美元更升至10:1。港元的存款年利率提高到20厘也穩定不住港元,香港財政司此時看到如果不採取適當措施,香港的金融體系就有崩潰的危險。到1983年10月,香港財政司突然宣佈港元與美元掛鉤,訂為7.8:1。即是7.8港元可兌換一美元,由香港政府的外匯儲備作保證和金融管理局來操作。從此直到現在,港元與美元的兌換率都沒有改變。
162024
港幣自從採用了上述聯繫匯率制之後(圖表),由於港幣相對於美元的超穩定現實,香港作為一個亞洲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就逐步建立。美元在這段時期,雖然其絕對價值正如在此文開頭所說,從來都只是向下走,但相對於其他貨幣來講仍然是相對穩定,香港市場的物價雖然也慢慢上升,但也還是比較穩定,當時人民的生活也就不覺得很嚴重的受鈔票貶值的影響。在1983至今的二十多年中,很多政治動盪、社會不安、金融危機等等對社會重大的沖擊。但是聯繫匯率制度的嚴格遵守都使香港在上述動盪中有助於減低對市民的不安,可以說是受益良多。因此,雖然有人提出建議要改變,但政府的財金官員幾乎沒有一人表示支持。
當然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聯繫匯率也為香港帶來一些不妥。最不妥之處就是香港的借貸存款利率就不能獨立的以本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動拉上關係,反而只能看美國的經濟狀況。美國減息,香港也被迫要減息。對香港的財經界和香港政府就不可能利用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工具。當香港出現經濟過熱,按理論上來講,香港應該加息以阻止經濟過熱,但香港經濟過熱不等於美國也過熱,此時美國不但不加息而減息。香港被迫也跟著減,因此當然引起香港經濟更過熱。事後也就引起更大的經濟動盪。
隨著中國內地的經濟繼續高速發展,香港的經濟與內地關係越來越密切和依賴內地的支持。在可見的將來,隨著人民幣逐漸走上國際化,香港成了人民幣的國際結算中心,尤其是對東盟地區來講,香港的確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以我個人的觀察,香港的財金官員,沒有人願意為改動聯繫匯率所引發的問題負責,也沒有人願意費腦筋去面對匯率變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素增加,例如人民幣發展至可以自由任意兌換,香港的銀行內的交易也變成以人民幣為主。香港成為人民幣的國際離岸中心,在香港市面上人民幣將會更廣泛的流通。到時港幣的聯繫匯率就是更為合適改變的時機(人民幣自由兌換為先,港幣與美元的聯繫匯率為後),所以港幣的聯繫匯率政策在未見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前不會改變。
所以建議持有港幣與美元的投資人可將資金配置在香港市場中具有人民幣題材的國企股及具備全球化的美國大型公司,因為這些投資標的的價差獲利足以超越貨幣的貶值,這也是在未來景氣不佳時的避險管道之一。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