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11:36

台灣8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且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計達到4.5%,南韓則預計達到0.9%。(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8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且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計達到4.5%,南韓則預計達到0.9%,兩國差距達5倍,引起韓媒高度關注,指出南韓已進入「非常緊急狀態」,並分析兩國皆作為半導體有利競爭者,台灣在半導體定價、技術等方面具優勢,更幾乎不存在朝野分歧,反觀南韓沒有絕對優勢之外,對企業營運又造成限制,且自去年底開始,經歷戒嚴、彈劾等風波,國內政治相當不穩定,導致國內消費低迷。
據台灣財政部資料,台灣8月出口達584.9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年增34.1%,不僅創下單月高點,也正式超越韓國的584億美元(年增僅1.3%)。
韓媒以「被台灣超越的震撼預測…受限於管制的韓國進入非常緊急狀態」為標題,內文寫道「奔跑的韓國之上,還有飛翔的台灣」,來形容兩國的成長差距,指出作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有利競爭者,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計達到4.5%,南韓則預計達到0.9%,兩國差距達5倍。
報導甚至表示,韓國經濟已連續5個季度停滯在0%的水平,反觀台灣經濟卻正在快速發展,預計明(2026)年人均GDP將超過韓國。
報導指出,南韓的出口雖較去年同期增加1.3%,同樣創下新高,但仍無法追上台灣的增長速度。且值得一提的是,兩國都是以半導體產業為主力,成長率卻出現巨大差距,主因在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支援政策發揮效果。
報導提到,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支援方面,幾乎不存在朝野分歧,2017年修正的勞動基準法,調高加班時數上限,2023年通過的「晶片法案」(意指《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讓半導體業者研發費用的25%,能抵減年度營所稅。
反觀南韓,政府曾一度想將半導體產業,列為工時上限的例外,卻始終未能成功推動。李在明政府近日推動的《商法》修正案與《黃色信封法》,則進一步對企業營運造成限制。
此外,西江大學教授許正(音譯)指出,台灣向美國供應AI半導體的速度快於南韓,其在封裝等先進技術方面的優勢也促成了需求的集中,即使未來半導體也面臨關稅挑戰,台灣擁有定價權,仍能將成本轉嫁給客戶,維持競爭優勢。
報導還指出,台灣的成功在於完整的半導體產業生態。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商務研究所所長張尚植(音譯)指出,韓國雖在記憶體領域具優勢,但台灣涵蓋晶圓代工、封裝與IC設計的完整價值鏈,使其在AI時代具備更穩固的地位,後段處理與設計服務業也構成不可取代的優勢。
報導認為,政治環境也是重要因素,去年上任的台灣總統賴清德,設定了任期內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3.5%的目標,並專注於扶持戰略性民族產業,此外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更是國家關鍵產業。
反觀南韓自去年底陷入戒嚴、彈劾、總統大選等政治不穩定的局面,導致國內消費低迷,連續5季陷入0%左右的低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