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4 07:36

百分百晶片關稅衝擊下,台灣半導體反成大贏家

百分百晶片關稅衝擊下,台灣半導體反成大贏家
東森財經
2025年8月13日 週三 下午6:05
0


美國「斷鏈級」新政震撼全球
美國宣布對半導體課徵 高達 100% 的關稅,被形容為「斷鏈級經濟武器」,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然而,台股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並未受重挫,反而在部分產業上帶來利多。這項政策同時附帶「留美例外」條款——只要在美國設廠或承諾設廠的企業,可免除關稅,但若違約,則會被追繳稅賦。
此外,美方推動的 「雙重關稅」 機制更受關注,除了基礎 20% 稅率,還可能額外疊加,使部分出口產業面臨更大壓力。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與財經專家阮慕驊分析,此舉將加速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也將影響其他傳產出口業的競爭力。
台灣高階製程與 AI 供應鏈迎來優勢
劉佩真指出,雖然美國意圖將供應鏈移回本土,但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台灣。台灣在 高階製程、AI 伺服器 與完整供應鏈上具無可取代性,且擁有高效率、性價比優勢的工程師團隊。這使得台灣反而可能在新局勢下超越日韓,成為供應鏈洗牌中的最大贏家。
各大廠商也積極行動:
•    環球晶 加碼投資美國德州三、四期廠房,總投資額可能突破百億美元,股價隨即漲停。
•    廣達、緯創、緯穎 擴充美國產線,伺服器訂單爆滿,甚至租廠房應急。
•    台光電 宣布在加州加碼 15 億美元投資案。
這些布局有助台股 AI 與半導體板塊持續獲得市場支撐,指數站上 2 萬 4 千點。

傳產受壓,對等關稅衝擊嚴重
在另一面,對等關稅使部分傳統產業首當其衝:
•    自行車業(巨大、美利達)輸美比重高達 30%,原關稅 11%,疊加後達 31%;若在中國生產輸美,稅率甚至達 66%。
•    工具機、模具、手工具、水五金 等產業因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競爭力明顯下滑。
•    工具機業者更表示,台幣升值與稅率提高,讓日韓競爭對手的優勢擴大。
這些產業雖出口金額占比不高,但 就業人口龐大,一旦受衝擊,恐影響民生經濟。
台積電穩居龍頭,但須防技術外流
對台積電而言,留美例外條款提供關稅豁免,加上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高達 67.6%,先進製程良率領先三星與 Intel,短期影響有限。
不過,劉佩真提醒,長期須留意三大風險:
1.    供應鏈美國化 可能削弱台灣半導體生態系完整度。
2.    就業與出口規模恐受影響。
3.    技術外流 風險升高,尤其在與 Intel 可能合作或合資的情況下。
近期傳出的 2 奈米技術洩密事件與川普對 Intel 的政策動向,更加深外界對技術安全的憂慮。

台股 AI 板塊領漲,趨勢仍為多頭
阮慕驊分析,台股技術面呈現多頭黃金交叉,即使中途有 5%–8% 的回檔,若原因只是漲多修正,反而是布局機會。當前行情呈現「兩個世界」——AI 與高科技股持續創高,傳產股則低迷破底。
他將 AI 相關個股分為:
•    第一梯隊(主升段):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華碩。
•    第二梯隊(輪動補漲):仁寶、和碩、英業達。
第一梯隊營收表現顯著優於第二梯隊,資金集中效應明顯。
美股資金輪動,關注低基期巨頭
雖然投資大師羅傑斯看空美股並轉持黃金,但阮慕驊認為,美股多頭結構穩固,AI 應用端與硬體端皆有基本面支撐。S&P500 第二季 EPS 增長優於預期,但下半年需留意通膨回升與 GDP 轉弱的風險。
在個股策略上,他建議關注基期偏低的 蘋果、特斯拉、Google 等巨頭,因資金輪動可能帶來補漲契機;同時留意 Palantir 等 AI 軟體應用企業,作為美股下一波上漲的潛力核心。
總結
在百年罕見的晶片高關稅政策下,全球供應鏈勢必重整。台灣半導體與 AI 產業憑藉技術與供應鏈優勢,有望成為新秩序中的贏家;然而傳統製造業則須積極轉型或分散產地,以降低對美出口的稅務風險。投資布局上,短期內多頭趨勢仍確立,但需嚴防長期的技術安全與產業轉移挑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