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24 14:58

高盛:美元估值近似2000年代初期、有續貶空間

2025-04-24 14:21:07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部負責人Jan Hatzius警告,以範圍較廣的貿易加權基礎來看,美元還有續貶5%的空間。
Hatzius 24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聯準會(Fed)資料顯示,美元的真實價值仍比1973年啟用浮動匯率機制以來的平均值高將近兩個標準差。從過去歷史來看,美元僅在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期出現類似估值,而美元在這兩個時期都貶值了25~30%。

Hatzius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指出,非美投資者如今握有22兆美元的美國資產,約占其整體投資組合的三分之一,其中半數是投入股市、且大多未進行匯率避險。只要非美投資者決定降低美國曝險,幾乎肯定會導致美元重貶。

甚至,非美投資者只要不加碼美國投資組合,就可能讓美元面臨壓力。這是因為,國際收支的會計科目上,美國每年1.1兆美元的經常帳赤字,必須由1.1兆美元的資本淨流入補足。

理論上,這筆資金將來自購買美國資產組合的外國資金、外國人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或是美國出售海外資產。不過,實務上美國經常帳餘額的波動,往往跟外國購買美國資產組合息息相關。若非美投資者不願以當前價格買進更多美國資產,則要麼資產價格下跌、要麼美元貶值,或者兩者同時發生。

若美國經濟的表現持續優於同儕,則上述觀察或許沒那麼重要。但至少接下來幾年,這似乎不太可能。高盛最近以關稅衝擊為由,下修所有大型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估值,其中美國經濟的下修幅度最大。高盛將美國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同期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預估值從原本的1%下砍至0.5%。

Hatzius直指,美國GDP及企業淨利如今頂多僅能緩慢成長,再加上美國政策不確定性驟增、聯準會(Fed)的獨立性受到質疑,高盛預測非美投資者應會減少美國資產的曝險度。

MarketWatch報導,SentimenTrader分析師Dean Christians 4月14日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美元指數分別下挫7.96%、8.99%,由於美元一般都會在投資人躲避股市下跌風險時走強,如今的發展相當罕見且引人矚目。

Christians認為,雖然美國股匯同步下滑很罕見,但其背後的動能「其實相當常見」。過去這樣的現象通常發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往往反映的是市場面臨壓力、或地緣政治轉趨緊張,從而引發外國資金撤出、回流本國,而不是美元體系的崩潰。根據SentimenTrader統計,過去的8次相似情況中,有6次標普500最終跌破前低,只有1978年與1998年的股市觸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 、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 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