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0-11 05:51

學者︰兼顧負擔與就業 收費標準是關鍵

2024/10/11 05:30  
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過20%,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需要照護對象越來越多。(資料照)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勞動部曾在二○一三年至二○一九年推出「外展看護工計畫」,最後以失敗告終。這次重新研議推出「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學者認同且肯定此次的規劃方向,認為應有極大的成功機會,但也提醒應謹慎訂定「收費標準」,太低恐排擠國內既有照護人力就業,但太高一般民眾又負擔不起,且現行有各種照護管道,還需整合性規劃。
太低排擠國內就業 太高付不起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二○二三年五月統計,二十五至六十四歲勞動力人口「無就業意願者」多達二八七萬人,其中有五.二五%、約十五萬人,是因「需照顧滿六十五歲年長家屬」;若對比二○一九年統計,男性為照顧滿六十五歲家屬而不工作比例,已從三.六五%提高至五.三二%。
台北健康護理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指出,國內照顧需求極大,服務提供必須多元化,但現在許多有家人需要照顧卻無法獲得協助者,只能被迫辭職或使用非法外勞;「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可使許多民眾不再使用黑工,也有助於減少移工行蹤不明狀況。
陳正芬分析,未來要能獲NGO聘用為鐘點移工,因工作場域需在各個家庭間移動,勢必得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照護技能要求也更高,且因適用勞基法,薪資條件優於家庭看護工,將有助於「中階人力留用」。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提醒,外展計畫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想要取代家庭看護人力,目前試辦計畫則是擴大聘僱外籍看護的選擇,讓非營利組織擔任雇主,但未來會有多少人使用,「價格」將是重要因素。
學者建議訂收費上限
他指出,照顧服務不同於一般商品,不能完全由市場經濟決定價格,建議勞動部訂定收費上限,做某種程度的價格管制,在合理範圍內讓NGO依照營運成本定價。
辛炳隆建議,國內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需要照護對象越來越多,多元陪伴計畫可說是政策極大突破,國內照護人力不足,無論是二十四小時家庭看護或多元陪伴鐘點移工,以及正規長照人力,都應視為國內長期照顧體系的一環,更需要一套可提升綜效、整合性的規劃,才能滿足國人需求。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