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02:58 聯合報/ 記者
黃羿馨、
翁唯真/連線報導
桃園市衛生局、食藥署稽查進貨美國豬肉以後的流向和標示等情節是否符合食安法規。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單位稽查發現有業者進口美國
豬肉卻標示為
加拿大、英國豬肉出售,桃園一家
生鮮肉品專賣店戴姓業者直言,洗產地就是因為
美豬賣不出去,但美豬早被民眾不知覺吃下肚;中華民國家畜肉類公會聯合會秘書長袁仁琦表示,業者進口豬肉一定知道來源,管理上出現產地標示不清的紕漏不應該,這是不允許犯的錯誤。
「美豬可能含
瘦肉精,沒有業者敢標示,原因很簡單,因為怕沒人買。」生鮮肉品專賣店戴姓業者表示,中央不嚴查,不肖業者進口美豬後,在台灣加工變成
水餃、肉包就標示為台灣加工,這也是種洗產地的方式。
他說,他們在市場販賣台灣豬,縣市政府衛生局稽查時就嚴格要求附上購買證明,還要標示產地,但美豬卻不用,每年進口上千甚至上萬噸,市面上根本找不到美豬,因為大家產地都亂標,除了被用來加工成各種
冷凍食品,最大去向就是
火鍋店、燒烤店和餐飲、小吃店,民進黨政府只要全部溯源稽查就可知道美豬被賣到哪,「但政府願意查嗎」?
進口肉品的產業人士指出,以往台灣進口豬肉都以歐洲為主,從西班牙、丹麥、加拿大、荷蘭等國進口,美豬進口比率最低,今年烏俄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上漲,歐盟、加拿大豬肉產量減少,價格又比較貴,導致今年上半年進口商進口美豬比率增加。
他說,比起歐洲國家豬肉,美豬相對便宜,每公斤進口含稅價格便宜約十多元,若標示產地為美豬,民眾購買意願會降低;國產豬品質好、價格較高且產量有限,若業者進口美豬加工賣出,應標明正確的豬肉產地,讓消費者能有選擇的機會,政府應加強稽查和開罰,保障國產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