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11 06:20

台灣兩輪風靡大陸

2010-04-11 工商時報 【李書良】
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自行車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大國,吸引了各國名牌業者競相投入。而在大陸自行車市場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台商也出了一份心力,甚至利用大陸的低廉成本與廣大的市場,壯大了自身,更躍居市場龍頭。而在當前節能環保風潮盛行下,兩岸業者的競爭也轉移到了電動自行車領域。
自行車年產逾9千萬輛
大陸被外界稱為是「自行車王國」,其1年的自行車產量,粗估約在9,000萬輛以上(含電動自行車)。若以生產總量來看,天津的產量最大,約佔全中國總產量的4成,其次分別是浙江、廣東、江蘇與上海。由於市場潛力巨大,各國名牌業者包括台灣的捷安特(巨大機械)、美利達均投入大量人力與金錢耕耘。
然而,改革開放初期的大陸自行車市場,雖然擁有知名的永久、鳳凰、飛鴿等國營品牌大廠,但市場缺乏品牌意識,自行車在一般民眾觀念中,僅是日常生活中方便的交通工具而已。特別是當大陸國產自行車紛紛陷入「低價、低檔」的泥沼難以自拔時,台資與外資自行車品牌業者的進入,所推出的產品很快就給大陸同業與市場帶來極大的震撼。
捷安特聞名兩岸
例如,台資業者巨大機械所創立的捷安特品牌,如今已是聞名兩岸的自行車名牌。這家中國總部設於江蘇昆山的業者,在大陸奮鬥10多年,如今已設立了上千家的專賣店,其銷售量從1994年的不到10萬輛,猛增到超過150萬輛。
捷安特產品主打健身、比賽和旅遊用的中高端自行車,還有很多配件,像水壺、頭盔、服裝、護目鏡、鎖套等,產品十分多元化。
美利達曾慘虧12年
儘管今天在大陸取得豐碩成果,但台商業者一路走來也十分辛苦。另一家台資品牌大廠美利達,其中國內銷總部總經理許世彥回憶,在經營大陸市場上,美利達也曾經歷過連續虧損12年的慘況,直到2006年才轉虧為盈,享受到市場成長的甜美果實,「就像跑馬拉松,我們要追求長遠的成果」。
「那時剛到大陸來,很多大小事情都要自己想辦法克服。」許世彥說,美利達品牌在大陸剛剛竄起不久,市面上馬上就出現仿冒品,當時他人在深圳廠擔任總經理,為保障公司權益,抓仿冒還親自跑到河南省去,並與仿冒業者打官司。
而在吸收了台外商的經驗後,今天大陸的自行車市場可說百花齊放,不僅有外國品牌投入,本國品牌如永久、鳳凰、飛鴿也因多年學習外國名牌經驗,不斷改善自身企業體質,競爭力得以脫胎換骨,再非昔日吳下阿蒙。
另一方面,隨著這幾年環保節能風潮的興起,在大陸普通自行車市場廝殺多年的中外業者,如今則看準當地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潛力,把矛頭轉向這個新興市場。
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近5年來可說發展驚人,成長速度遠超乎想像,去年銷售量已超過600萬輛,今年估計可進一步成長至1,000萬輛。
而台資自行車業者也同樣不落人後,例如,在力拚數年後,目前捷安特的電動自行車已是大陸同業中銷售的前10名。
電動自行車崛起
為因應中國大陸市場對電動自行車的需求,2003年起捷安特開始在昆山廠研發生產,2005年擴編成立電動車事業部,之後更擴大設立獨立的捷安特電動車公司,投入龐大的資源,專責電動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007年時,當時的捷安特成都廠副總經理廖煌輝就曾經表示,公司目前正積極投入電動自行車的研發、行銷,計畫到2010年的時候,公司電動自行車的年營收成長將超過50%,屆時產銷目標估計可達到100萬輛。而同樣採取動作的,還有「中廣電動車」以及「菲力工業」等多家台資企業。
政策加持 廠商受益
特別是現在中國政府在政策上鼓勵節能減碳、「家電下鄉」,今年3月北京「兩會」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時還強調,相關政策今年還將延續,並作為重點訴求。
而在稍早之前,大陸安徽省、河南省和雲南省計劃將電動自行車納入家電下鄉補貼範圍。市場人士坦言,這項做法將讓台灣業者如巨大機械、美利達,及相關產業廠商受益。
市場人士表示,當前捷安特在中國大陸生產普通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美利達也準備擴充其山東廠的生產線,以滿足日益提升的電動自行車需求。估計在大陸與其他業者的征戰角力過程中,台商還將持續發揮其品牌優勢。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