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11 05:48
中國EMBA 台灣經理人顯學
2010-04-11 工商時報 【記者夏幼文/香港報導】
每個月有4天的時間,中天電視台總經理廖福順就要飛到香港科技大學上課,他已經唸了5個月的EMBA課程,他是香港科技大學EMBA中英文雙語班第1屆的學生,也是班上60個學生中,唯一在台灣工作的同學。
今年52歲的廖福順談到自己到香港唸EMBA的原因是要向世界求知識,台灣人才已經無法迴避要和中國大陸同儕競爭,為了延長自己的職場未來性,選擇到台灣以外的學校念EMBA似乎是了解中國市場的方法之一,因為班上的同學幾乎全部都在中國工作,絕大多數的同學來自中國各地。
身處在平均年齡41歲的同學中,大家都叫廖福順為老廖,老廖成為他們想要了解台灣市場唯一的窗口,能夠和教授辯論台灣企業案例也只有老廖。但是在課堂上,教授用的案例許多都是中國企業,例如比亞迪、中國移動、海爾、聯想等等。對老廖來說,每堂課的案例都是完全嶄新的內容,都不是他過去熟悉台灣企業的模式,將來他要和大陸高階主管競爭,他就必須了解大陸企業的過去與未來。
同樣有著台灣背景,在廣州外商公司上班今年37歲的楊偉正雖然已經在中國大陸工作多年,但他還是想來讀EMBA,就是因為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商人在想什麼,雖然他的身邊都是中國生意人,但他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摸清楚他們的思維模式。長期間以來,他都只是在執行,可是他發現與中國商人做生意,不僅是要懂得執行,還要當他們的顧問,要了解他們的產品與管理文化。到香港讀EMBA的好處就是同學都是來自中國各省市,一次就認識許多不同的中國大陸企業的文化思維。
在美國工作17年,到上海已工作3年,在易保網絡技術擔任副總裁的林建何是個台灣人,但他沒有台灣工作的經驗,從美國直接飛到上海工作,3年下來,他就像是個老外一樣,對於中國商場文化還是看不清楚,找不到順序,無法對中國企業有系統化的概念,於是理工科系畢業的他選擇讀EMBA就是希望能夠藉由上課的案例和同學的互動,能夠快速地了解中國市場。
但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來說,他們想要唸EMBA的原因和港台的同學完全不同,他們是想來找答案,想來找到能跟得上老闆夢想的繩索,想來尋得國際化的腳步。
在國有企業北京華融綜合投資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的聞劍林就表示,這幾年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很鼓勵員工讀EMBA,因為國有企業要跟上時代,要有國際視野,他身邊已經有10多位同事都唸過EMBA。
在萬科擔任風險管理總經理的周清平在公司已有15年的時間,他說中國不斷地在進步,萬科的老闆的夢想也越來越大,要將萬科擠進世界百強企業,當然他要再進修,否則如何跟得上老闆腳步。
香港科技大學學術主任忻榕教授認為,EMBA會在中國火熱起來,就是許多老闆想來課堂上找解決方法,因為太多的創業老闆是埋頭苦幹,瞎子摸象般經營企業,成功了算是矇到的,失敗了不知原因何在,所以渴望透過EMBA的課程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專業經理人。
在中國讀EMBA已有年輕化的趨勢,現在中國大陸許多30歲左右的年輕老闆和高階主管都在唸EMBA。他們很急,因為公司發展速度太快了,他們急著獲取如何IPO的知識,如何併購,公司如果要國際化該怎麼做?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慧珠指出,為了因應學生的需求,增加關於「為中國企業集資」、「公司併購」、「消費者心理及廣告學」等課程已經是EMBA必備的課程。
台灣專業經理人到香港唸EMBA或是在北京、上海讀EMBA,是想要了解中國市場,想要認識中國的企業,想要結交中國大陸的專業經理人。但對中國大陸專業經理人來說,到海外唸EMBA是想多吸收西方的經驗,突破自己中國式經營的困境與盲點,衝擊自己慣性的思考模式。EMBA已經成為兩岸CEO和高階專業經理人交流與合作的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