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dfg789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4-05 08:27
搶搭SPAC列車 當心泡沫化
現在誰沒聽說過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s)?這類上市的空殼公司成立只為一個目的:併購一家真正能賺錢的真實事業,但以往只是華爾街一個細節不詳的奧祕,如今似乎每個人都插上一腳。
體育界有職棒大聯盟明星羅德里蓋茲(Alex Rodriguez)和NBA球星歐尼爾(Shaquille O'Neal);政界有前眾院議長萊恩;當然少不了華爾街投資家克萊恩(Michael Klein)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光是過去15個月,就有474件SPAC,總共籌資了1560億美元。
價格與基本面脫鉤
就像所有的熱潮一樣,價格經常和基本面脫鉤。如今,彷彿大夢初醒一般,IPOX SPAC指數自2月高峰回落20%,率美股之先跌到技術面定義的空頭市場。
這些SPAC股不乏電動車新創業者。單單從去年到目前,就有17家電動車相關企業透過SPAC在內的管道加入上市企業之列。3月1日止,還有14家電動車概念股準備循SPAC併購的管道上市。
正常情況下,能找到不錯的未上市標的的SPAC,可得到皆大歡喜的回報。通常,合併雙方會花兩年時間敲定交易,如此可讓企業繞過傳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冗長繁瑣的程序。
前一陣子的大案,是Lucid Motors和克萊恩成立的一家SPAC的合併案,也是Reddit散戶網民熱議的焦點,兩家公司合併市值竟高達570億美元,比福特汽車還高。
不論是迷因股(meme stocks)、達康泡沫、次級貸款或者最早的鬱金香球根,其中的危險其實見怪不怪,不外乎就是貪婪和狂妄。
幾家SPAC所投注的公司,不久以前連向勇於冒險的私募投資人都籌不到錢。如今卻成了賣方市場;有的企業還對SPAC挑三撿四的,尋求更優厚的條件。
企業尋求更佳條件
不過,一旦併購促成,形勢往往對SPAC發起人(sponsor)和華爾街做手有利。發起人通常可拿到20%獎勵,這在交易中叫做「promote」以及其他有助他們將下跌風險降到最低的補貼。
以Lucid為例,克萊恩和他的合夥人在SPAC交易中拿到5175萬股,並以每單位1美元的價格買下4285萬股的權證。按現行市值,他們的持股價值大約12.6億美元,還能靠權證再賺5.53億美元。
Churchill Capital Corp.併購Lucid的交易已盛傳多日,散戶投資人紛紛追捧這家SPAC,一面是衝著克萊恩的名號,一面也看好Lucid成為未來的特斯拉。
在公布和Lucid合併交易之前,Churchill股價最高曾達到65美元,如今,股價已由高峰崩落逾60%。
Kerrisdale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暨投資總監阿德蘭吉(Sahm Adrangi)說:「很多人賺很多錢,他們不明白這是難以為繼的。」他的避險基金專事放空SPAC在內的公司。
新進者想跨入車界就得燒錢,這始終是嚴重問題。特斯拉、蔚來汽車,都是如此。Lucid也走這種傳統路線,在亞利桑納州蓋了一座小工廠,但要擴增產能、開發技術、建立銷售和服務通路,都得花錢。
最近有幾家廠商另闢蹊徑,像Fisker找上鴻海,目的在藉由生產和工程外包,降低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