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放長假2轉待命
-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09-10-28 08:31
美國經濟能否避免新泡沫
《華爾街日報》不久前刊載了一幅漫畫﹕在一條半空中的鋼絲繩上﹐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為首的一班人正努力保持著平衡﹐並小心翼翼地行進﹐鋼絲繩下面﹐則是懸崖萬丈﹑火焰奔騰……
“伯南克走鋼絲”﹐寓意的自然是面臨重重挑戰的美國貨幣政策───借助于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終于出現了復蘇曙光﹔但同時﹐則也面臨高通脹的陰霾﹐處理不慎﹐美國經濟可能是才脫虎口﹑又入狼窩﹐經濟復蘇也會有翻船可能。
盡管在最近一系列決策會議公報中﹐美聯儲都強調﹐現在還看不到通脹抬頭的跡象。但這種再三強調﹐也純屬“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自我安慰。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教授艾蘭‧梅爾策就對筆者說﹐從美國貨幣政策看﹐高通脹的種子早已播下。
比如﹐從利率看﹐現在的零至0.25%的利率是歷史最低水平﹐要知道﹐正是2001年經濟衰退後﹐格林斯潘實行的長期低利率政策﹐造成了美國房地產的畸形繁榮﹐最終泡沫破裂﹐釀成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經濟危機。
此外﹐美聯儲動輒千億甚至萬億美元購買住房債券或公債的行為﹐更形同于開動印鈔機生產美元﹐加上美國天文數字般的財政赤字﹐累積的是惡性通貨膨脹的危險。如果美元因此貶值﹐物價會大幅上升﹐則勢必會壓縮消費﹐使經濟復蘇的萌芽瞬間枯萎。
因此﹐美國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和“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就指出﹐美聯儲如果不能制定適當的“退出戰略”﹐將會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轍﹐導致美國出現新的泡沫﹐並使經濟運行失去控制。
這未必真是危言聳聽。去年夏天汽油價格暴漲﹐美國人怨聲載道﹐美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7月至9月間下跌了8.5%﹐美國人不得不捂緊錢包﹐這自然導致消費萎縮﹑經濟下滑。
創造了“拉弗曲線”的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拉弗就警告﹕“盡管深度衰退帶來的短期陣痛非常劇烈﹐但兩位數的通脹造成的長期後果才是毀滅性的。”在他看來﹐現在的通脹風險甚至較70年代危機更高。在70年代危機中﹐美國通脹峰值接近15%﹐金價從每盎司35美元飆升至850美元﹐美元匯率也由此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