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美中貿易戰衝擊,上市櫃公司去年第4季和全年獲利均創下歷史第三高的好成績,扣除光麗-KY、太設、勝悅-KY、如興、東森、東貝及大略-KY等七家申請財報延後公告,全年稅後純益共達1.98兆元,年減11%,並有83家公司賺逾一個股本,與前年表現持平。(
2019財報 五大天王出爐)
摩根士丹利、高盛證券和滙豐證券三大外資分析,今年因新冠肺炎衝擊,上市櫃公司除電子業仍可望受惠5G成長,其他產業突破機率不高。
經濟日報提供
統計整體外資最新預測,台股企業獲利將比去年呈中個位數成長,但若是疫情延續到下半年,恐轉向衰退,在此之前,外資在年初預期台股企業可成長一成以上。
去年第4季受惠蘋果iPhone促銷,加上大陸帶頭衝刺5G、金融業積極認列資產收益,電子股和金融股獲利維持高峰。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共繳出4411億元的獲利,季減28.8%,年增4.8%,是僅次於2016和2017年第4季的第三高表現。
台積電第4季獲利達1160億元,排行第一,也是唯一獲利逾千億元的企業,其次鴻海獲利477億元,第三國泰金罕見以115億元比下和碩、大立光等電子公司,登上獲利前三。每股純益(EPS)方面,股王大立光仍以60.33元稱冠,伺服器高價指標的緯穎11.2元居次,再次是和大立光同為鏡頭與蘋概股的玉晶光達9.66元。
累積全年上市櫃公司獲利1.98兆元,較前年衰退11%,為2017年2.22兆元及2018年2.23兆元後的第三高成績。台積電、鴻海分別以3452億及1153億元的獲利排行前二。
三到五名則清一色是金融股,包括國泰金627億元、富邦金584億元和中信金428億元,整體金控去年獲利近3500億元,年增19%,是歷來最佳,也支撐去年全體上市櫃企業獲利排名第三高;接續獲利五到九名,才是台塑、台塑化、中華電、台化等電子和傳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