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speed 發達公司襄理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9-08-08 17:21

理財與投資的憂鬱症

理財會不會有憂鬱症?當然會有。面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支出沒著落時,內心的煩惱甚鉅,甚至壓力累積久了,成了一種生活的疲累感,正是所謂的理財憂鬱症。
理財有憂鬱症,當然投資也會有。當投資人在股市套房裡住久了,久久看不見陽光;或者基金淨值滑落甚久,久久爬升不起來,投資人進退維谷,賣出不甘願,等著上漲解套又遙遙無期,苦守寒窯久了,當然也會釀成憂鬱症。
許多人的憂鬱症不只一種,是理財加上投資,兩種憂鬱症一起爆發,稱得上是重度憂鬱症,那麼這種病情可就大條了。而會釀成這種巨災的根本原因,則是來自於許多人弄不清楚理財與投資有何種差異,甚至常將兩者混為一談,自然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為何會讓日子憂鬱起來了。
朋友,文章看到這邊,您不要覺得一頭霧水,不曉得作者要說啥?
事實上,我只是看到近日有非常多的上班族煩惱很多,一下子煩惱股市崩盤、基金虧損;一下子又擔心裁員失業風潮爆發,自己即將丟飯碗;另外有些人競競業業工作,不怕丟飯碗,也沒有進行投資行為,但卻擔心年終獎金沒著落,所以跟著節衣縮食,將日子過得困窘不堪。
需要這麼煩惱嗎?
有時候,我對人類自尋煩惱的本事還真感到不可思議,明明自己的競爭力還在,存款積蓄也還夠用,卻要擔心百年難得一見的世紀金融風暴,以及經濟大蕭條風潮來襲,並在山雨未擊到自己面前時,就先被滿城風聲雨聲給擊垮了生活信心,這又何苦來哉呢?
我的意思並非說,金融風暴不可怕、經濟蕭條不用擔心,而是,每一個上班族只要做好因應生活艱困環境的萬全準備,那麼,憂慮就應該在理財方案備妥了之後,止於該處,而不應該再蔓延到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
為日常生活的各項支出做好準備,而且連最壞狀況下的準備都做好,諸如失業、發生疾病意外等等,這個行為,就叫做理財,而非投資。當這些理財架構下的日常收支與急難支出都打點好了,有了腹案以後,一個理財者應該要做的,不是持續無止盡的為將來不知會發生何事而憂慮,而應是打起精神,應付大環境不景氣中,自己日常生活裡每一種難以預料的艱困考驗。
理財的目的就是要為生活做好準備,以免將來"么巴肚"(餓肚子)。
但是,投資可不是這樣了。投資是冒著虧損的風險以追求報酬率,這就好像拿著魚餌釣魚一樣,沒有一個釣魚的人不曾損失過魚餌的,重點是,投資人要忍受多長的套牢、虧損或停損成本,來賺取將來可望到手的投資報酬呢?這件事情,投資人可得事前與過程中理性思量清楚,然後才能鼓起勇氣與忍耐精神,好好與市場的風浪搏鬥下去。
投資人如果為短期入住股市套房而憂慮不已,這就好像釣客為了一整桶的魚餌全部泡湯而爆發憂鬱症一樣,是完全沒有在享受釣魚過程中的樂趣了。沒錯,釣竿拉起來,魚餌跑了,或者投資人面臨財務損失的窘境,確實令人難過,但是,如何再接再厲,學會看準時機拋竿、拉竿,以及,學會自己去估算能用多少時間與耐心來等待魚兒上鉤,不正是釣客享受釣魚之樂的一環嗎?
沒有一個投資人不用花時間等待獲利時點浮現的,即使是在風風雨雨的日子裡,大環境不利於釣客出海捕魚時,漁夫也只能耐心的等在家裡,等著撥雲見日的時候再出海抓魚。這種等耐,也是投資必修的一門學分。
投資人為投資虧損而抱憾,甚至釀成重度憂鬱症,是非常不值得的一件事情。
同樣的,上班族只要備妥理財方案,那麼,收支失衡的憂鬱症也應該止於門外,不應該要嚴重打擊到理財者的日常生活。
上班族如果明白投資與理財的差異,以及各自的遊戲規則與目的之後,也許會恍然大悟,許多人的理財憂鬱症,是來自於投資失利,導致日常收支失衡。而也有許多投資人的投資憂鬱,是來自於理財收支面臨資金乾枯壓力了,而滿手股票、基金還離解套之日遙遙無期,當然不甘心賤賣資產而憂慮起來了。
說來弔詭,理財與投資明明是不一樣的兩回事,但多數人卻混淆不清,導致理財者因為投資失利而憂慮,或者投資者為理財收支失衡而煩惱。兩樣東西本應相輔相成,透過投資來協助理財,或者,透過理財架構來做好投資,結果,多數人卻是左手打右手或右手打左手,彼此掣肘而陷入重重煩惱之中了。
可惜阿,憂鬱症沒有萬靈解藥,理財與投資的憂鬱症,必須讓罹患此症者,自己搞懂自己的心病起源於何處,才有辦法心病心藥醫。
投資人聽再多投資專家的話,看再多財經達人的部落格文章,能找到投資理財的解套方案嗎?我覺得還是省省這些徒勞無功的時間吧,回頭檢視自己的理財架構,觀察自己的投資流程,看看煩惱癥結發生在哪裡,是遠比尋求理財專家或大師來得重要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