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8-04-26 21:57
勞動人口比例下降 考驗房價支撐力
隨著15~64歲的勞動人口比例下降,北部房價恐怕難有支撐。根據好時價房價指數,2017年12月與2016年同期相比,僅成長約1.5%,交易量則萎縮約25%,交易動能處於低檔。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影響下,餘屋需求疲乏且面臨龐大賣壓,未來房價的支撐力道備受考驗。
根據最新好時價房價指數,2017 年全台房價3月起穩健緩步回溫,2017年12月與2016年同期相比,成長約1.5%,但與2015 年5月的高點相比,仍有2%的差距。全台房市逐漸復甦但仍有隱憂,交易動能處於低檔,未見強勁上升推力。
「我們不會解讀為房價已經落底」,安富財經科技不動產數據分析師鄧凱元指出,2017年底的交易量以新成屋和預售屋的交屋為主,難免帶動房價指數上漲,而且1.5%也是很微幅的成長。若連同15~64歲的勞動人口比例一併觀察,「北部房價未必有那麼大的支撐力」。
北部的4大城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自2008年底至2017年底,15~64歲的勞動人口佔比,依序由72.1%、75.8%、72.2%及70.6% 變為69.85%、74.9%、74.06%及71.22%,10 年間台北市減少2.25%、新北市減少0.9%。桃園市及新竹市分別增加1.86%及0.62%,但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影響下,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撫養人口比例趨勢也開始向上。
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在2014年陸續達到房價高峰後,經歷3年多的盤整,房價皆有明顯修正,其中台北市已跌回5年前的房價水準。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勞動人口自2016年起開始負成長,台北市在2016年底已有近5千戶餘屋,鄧凱元預估,由於需求疲乏和龐大賣壓,未來房價的支撐力道將備受考驗。
鄧凱元指出,都會區例如台北市,會有原本並非設籍在台北市的外來工作者,因為工作和居住需求,原應成為潛在購屋者,「但若在台北市買房子,就會在台北市設籍」,但台北市的設籍人口並未增加,無法計入勞動人口,表示外來工作者無法負擔台北市的房價。因此北市房價,難以依靠外來工作者的潛在購屋需求而有支撐。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指出,在北市就業的民眾被迫往其他區域買房,延伸出北北基、北北桃生活圈,有能力在台北市買房的買方相對有限。在市場緊縮之時,屋主及建商只能不斷擴大讓利空間,物件才能夠順銷,「買方雖居少數,但對房價主導性高」。(崔雅慧/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