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05 09:01

為何薪水就是不漲?

工商時報【陳穎芃】
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已開發國家失業率屢創新低,無奈勞工薪資卻未因勞工市場緊縮而上漲,成為各國政府難解的謎題。
■Yet workers are still waiting for a benefit that traditionally accompanies lower unemployment: fatter paychecks.
今年49歲的挪威油漆工人卡爾森(Ola Karlsson)入行30餘年見證了挪威經濟大起大落。幾十年來挪威憑著豐富石油蘊藏量推動經濟成長,使奧斯陸蛻變成充滿現代化新大樓的城市,而卡爾森住處的租金也不斷上漲,偏偏只有他的工資沒有漲。
卡爾森表示:「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我已經有5年沒有加薪了。」不只他有這般感慨,美國、英國、日本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勞工都深感薪水漲幅遠不及物價漲幅,儘管各國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點。
自動化時代 工資難漲
CNBC新聞網站報導,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走出上一波衰退期後,目前尚未站穩腳步,一旦日後經濟加速成長,企業雇主為了擴大人力勢必得提高工資。
但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全球經濟在轉型過程中連帶改變了傳統產業結構,例如今日企業擴大運用自動化技術來縮減人力需求,而全球化也讓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廠房外移至亞洲及拉丁美洲,種種因素壓迫已開發國家勞工薪資增幅。
據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米歇爾(Lawrence Mishel)表示:「整體而言,無論是勞工個人或團體,向雇主爭取加薪籌碼都相當有限。」他認為儘管各國勞工薪資停滯原因各有出入,但這股趨勢已成全球普遍現象。
以美國為例,今年9月失業率降至4.2%,與大蕭條時代的10%相比不到一半。但今年9月美國平均勞工薪資年增幅僅2.9%,反觀10年前年增幅超過4%。英國失業率也在今年8月創下1975年以來最低點,但勞工薪資年增幅僅2.1%,比通膨率還低。
挪威與德國則是因為工會勢力減弱,為了確保公司搶到訂單往往妥協,放任雇主以低薪聘請外來移民或臨時工。義大利及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為了爭取訂單,也不得不效法德國企業作風。
去年底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時曾誓言要振興美國製造業,把工作機會留給美國人,但實際情形卻沒有這麼理想。
組工會 加薪機率高
俄亥俄州一間3M海棉原料工廠就因生產線外移到墨西哥而被迫關廠,造成150名員工失業,諾爾(Larry Noel)便是其中一人。他在失業後立刻遭到現實打擊。
3M工廠員工是美國現今少數受到工會保護的勞工。在工會庇護之下,諾爾失業前時薪有25.47美元,但失業後連帶失去工會保護,重新找到的工作時薪不到13美元。
諾爾表示:「這些公司都知道你急需工作,因此看準你會接受低廉薪資。我們都希望新工作能有工會組織,因為工會才能為我們爭取較高薪資。」
據美國勞工部調查,去年美國勞工只有10.7%加入工會,與1983年的20.1%相比減少一半。
經濟政策研究所資料顯示,1972年美國製造業基層員工平均一周薪資照現今通膨換算,大約是738.86美元,相較去年平均一周薪資是723.67美元,也就是說過去44年來一般美國勞工實質薪資下滑2%,而經濟學家認為工會勢力減弱是主因之一。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