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8858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10-08 09:56

老字號老感情 老傳產推案火熱熱

【文/住展雜誌】如果有一天,賣電鍋的、賣牛奶的、賣冷氣的、賣肥料的行業,通通賣起房子來,真的會有這款事嗎?別懷疑,這類情況正在台灣發生,而且例子正在逐年增多當中……
每位購屋者買房子所重視的面向都不大一樣,有的人買房子,最在意的是價格優不優惠;有的人買房子,看重的是地段、生活與交通便利性;有的人看上的是房屋的風水格局,價格和機能反而沒那麼重要;另外,有的人與眾不同,他們在意的是建商的品牌,只要品牌對了,一切都好談。
雖然建商成功的經營出品牌、創造出好口碑,總能夠為建案加分,提升建案的附加價值;但要成功撐起一個品牌,起碼要花個十來年,規劃興建每宗建案也得兢兢業業,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近幾年來,房市中卻有一股新銳勢力崛起,競爭力絲毫不遜於品牌建商,那就是『老傳產』。
廠房變黃金賣房更好賺
這些老傳產跨足房市,背後其實有一段很長的歷史淵源。從日據時期開始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都曾推出產業轉型政策,希望從傳統農業轉型為製造業。在政策鼓勵之下,製造業公司和工廠就越來越多。
但早年法令不健全,『都市計畫』這種概念並不發達,大大小小的製造業工廠與住宅聚落混雜的情況相當普遍。早期兒歌唱道:『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但真實情況可能是『我家門前排水溝,後面工廠一大撮』。
隨著台灣人口快速成長,各大都會區規模不斷擴張,工廠遭居民排斥,以及政府從國外引進都市計畫法,製造業逐漸被趕出都會區,還沒搬遷的舊工廠就閒置或低度利用。
在金融海嘯之後,國內房價急速飆漲,老傳產公司見不動產價格好,於是動起『資產活化』的念頭;所謂資產活化,是經由都市計畫變更,將老廠房拆除,原地蓋起一棟棟房子,賣房子毛利反而比傳產業更豐厚。
老傳產推案開發模式多
據住展雜誌統計,近年老傳產進軍不動產市場推案,大概有幾類模式。第一種,創立關係企業,或開設子公司,以子公司名義推案;例如中華電信旗下的光世代建設,就曾在板橋海山國小附近推出「光點」建案。
這種操作手法又可細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子公司只開發母公司既有土地,另一種是關係企業或子公司化身為建商角色,除了開發母公司原有資產,更進一步獵地推案,如光陽工業麾下的光洲建設。
第二種,與建商合作開發,傳產公司出地,建商或營造商負責建案規劃與營造。例如台灣肥料公司在南港興建的建案「甲子園」,營造工程是由大陸工程所負責,強打台肥與大陸工程雙品牌,創造出色的加成效果。
賣房甜頭大國企也瘋狂
第三種,把合作開發範圍擴大,引進百貨商場、影城、飯店等業種,以跨業結盟合作的方式來提昇社區機能和品質。例如新店的「裕隆城」,第二期開發案更找來誠品規劃商場,也會有部份樓層作飯店,點子十分特殊。
第四種,是直接把土地賣掉或標售地上權。最著名的是大安區豪宅「帝寶」的基地,就是中廣電台的舊址,當時土地轉賣時引起極大轟動,也讓周邊住戶相當不捨。至於標售地上權,則像中油與台肥等半國營企業,都曾標售地上權案,如台肥今年標售南港C3地上權就是一例。
第五種,全身上下大改造。捨棄原本的傳產業種,乾脆變身成地產開發商,較具代表性的是水泥大廠嘉新水泥,近年公司業務主軸轉為資產開發,陸續標地推案,最近的新建案是「嘉新金華薈」。
投資傳產案掌握六字訣
對於投資或自住的購屋者來說,若想要購買老傳產推案,就必須要掌握『一大、一低、三高』的六字訣,在這幾種開發模式中,又以第二種與第三種開發模式最有利可圖、房屋上漲空間越大,主要是這類開發案擁有以下『三高』優勢。
第一大是『都會區內開發基地面積大』,若是位在主要都會區內的老廠房,通常占地都不小,在都計變更後因建築基地大,社區規劃會較一般建案更完善,且是由同一個團隊主導開發,所以建築設計更具整體性,社區質感較好,房價增值空間較高。
其次,這類大基地建案,往往會分數期推出,而第一期的成交價總是最低,第二期、第三期的價格就會逐漸往上墊高。因此,這種大規模的老廠房資產活化案,第一期因房價上漲空間大,常引起瘋狂搶購,上月底開賣的土城「大同莊園」就是如此。
一低的意思,是要買『低污染性』傳產建案。倘若是高污染性的傳產工廠,土壤易受污染,在改建為房子後污染問題仍舊存在,難免會減損房價,在購買前務必仔細打聽。
知名度越高加分越顯著
三高的第一高,指的是『知名度高、情感度也高』,當公司歷史越悠久,則知名度越高,越能喚起買方對於品牌的情感。雖然房屋交易總金額很大,大多數購屋行為也不屬於衝動型消費,但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只要能喚起買方的情感、或者舊時回憶,這類開發案會比一般建案更受到青睞。
因為對買方來說,若手上同時有幾個建案可以選擇,其中有一個建案是傳產工廠資產活化案,買方可能聯想從小到大都是在工廠附近玩耍的回憶;即使不住在附近,也可能因對傳產品牌的熟悉而產生興趣,成為吸引買方購屋的入門磚。
例如中廣土地轉賣並蓋成「帝寶」後,就曾有新聞報導,有買方就是住在附近的鄰居,中廣從小就陪著他長大,因為這份不捨的記憶,才促使他考慮購買「帝寶」。
銷售無敵技品牌加地段
第二高,則是『機能性高』。雖然有許多老傳產工廠位在都會區,地段都不差,但還是有少部份位置較差的廠房,即使資產活化後,仍得面臨到周邊生活機能性不佳的抗性。
若是資產活化的老廠房位置較偏僻,甚至孤零零地遠離住宅區,買方更應小心治安風險,且這種建案增值幅度或轉手容易度都相對較差,在購買前要多作比較。
第三高,應挑選『發展潛力高』的建案,才不會成為最後一隻白老鼠。例如台肥在南港捷運軟體園區站旁所推出的「無雙」,受惠於捷運與南軟的雙重題材,房屋保值性就很強。
又像新店「裕隆城」,因規劃人工湖,又有電子業總部,未來還有商場與飯店,區段發展潛力高,有形成新商圈的機會,亦頗具投資價值。
品牌砸了鍋難獲得共鳴
不過,近年來傳產推案、資產活化並非每家都高奏凱歌,也有鎩羽而歸的例子,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信譽掃地』。
前面一而再的提到,老傳產推案要賣得好、房子增值空間要大,是靠過去累積的口碑與消費者信賴,假如傳產公司不具信譽,那麼房屋價值就會受影響,最著名的就是頂新集團。
頂新在『黑心油風爆』後,黯然退出不動產市場,消費者至今仍質疑其產品品質,包括過去的推案。當社會大眾對一間傳產公司形象與『黑心』畫上等號,其所興建的房子就無法靠著好口碑而獲得加持。
第二是『企業形象不深刻』,例如國內造紙大廠正隆紙業,曾在南港推出「正隆晶鑽」,但銷售至今約兩年仍未售完;原因在於,除了價格因素外,正隆無法在消費者心中烙下深刻印象,無法為建案加分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對正隆紙業旗下品牌『春風』衛生紙都耳熟能詳,但對正隆卻所知甚少,即使正隆是成立很久的老公司,因形象不夠鮮明,要民眾慕名掏錢買單仍並不容易。
受買方信賴傳產案放量
老傳產因為品牌歷史長久,給予購屋者『可靠』、『安心』的感覺,造就建案熱銷的台灣新奇蹟。據住展雜誌調查,進軍不動產的老傳產公司越來越多,未來連聲寶、台塑、黑松、東元等老字號公司都會加入資產活化行列,傳產推案可謂一波接一波,綿延不絕。
傳產業跨足不動產,雖然提供購屋者更多元選擇,但讀者若想獲利、賺取資產增值利潤,還是得貨比三家,遵循著『一大、一低加三高』的購屋法則來選購傳產業推案,才能買得安心、賺得舒心、住得放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