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der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7-14 08:13
伊朗將解禁,油價重挫逾1%
【時報-台北電】國際油價周一大跌,重挫逾1%,主要是因為伊朗核子談判可望達成協議,市場認為西方解除伊朗制裁,勢必會增加全球石油供應,即使希臘與歐元區達成紓困協議,和中國上半年進口石油量大增,但都無法支撐油價。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8月期貨價,周一盤中每桶下跌1.5%,報51.95美元。布蘭特8月期油下跌1.76%,報57.95美元。
伊朗外交官米育斯費(Alireza Miryousefi)在推特發表文章表示,參與核子談判的代表,沒有人考慮要再延長談判,大家都「努力」在周一達成協議,但仍需要「政治意志力」才行。
市場對此解讀為伊朗與世界6強(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子談判應當會在周一就達成協議。
只要達成協議,幾乎等同於西方解除對伊朗實施多年的經濟制裁,讓伊朗石油可大量出口至國際市場,勢必進一步增加全球石油供應量,從而對油價構成很大下跌壓力。
專家估計伊朗在2016年全面恢復石油出口,而短期內每天會出口約20萬桶,讓目前全球石油供應較需求量平均一日多出約260萬桶。
其實周一也傳出一些有利油價的消息。歐元區一致同意希臘若肯力行新撙節方案,便將給予新一輪為期3年逾800億歐元紓困,以確保希臘繼續留在歐元區,消除外界擔心希臘脫離歐元區後,對歐洲經濟造成衝擊的憂慮,但油價對此沒有做正面反應。
雖然中國海關周一公布上半年石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7.5%,但也未能對油價發揮激勵作用。專家認為,中國石油進口大增,主要是來自中國的戰略性儲備囤積,並非來自實質的經濟需求。
美國銀行美林預測,美國原油價格可能很快就在第3季,跌破50美元水準。德國商業銀行也預期美國油價將低於50美元,布蘭特油價則低於55美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