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8858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5-06-29 09:36

第四期腸癌別放棄 健保給付兩次標靶降負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過去,大腸直腸癌患者經手術切除後復發轉移,幾乎是被宣判為死刑,如今透過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能延長存活期。一名60多歲陳先生確診為第二期直腸癌,手術切除後復原良好,一年後卻癌細胞卻轉移肺部,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並搭配化療,穩定控制病情達一年半,比預期的還久。
十大癌症之首 標靶藥物+化療延長存活期
大腸直腸癌連續七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三軍總醫院腫瘤科何景良主任表示,大腸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癌細胞多已發生轉移。而針對已發生轉移且手術難治癒的患者,治療目標僅設定為爭取患者存活時間。
30年前,化療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的治療方式,隨著醫學進步,病人擁有多種、多線標靶及化療治療組合可選擇,過去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5個月,現在提升至30個月,有的病人存活時間甚至長達五年以上,能夠親眼看到女兒結婚,還如願抱孫。
健保給付有限,一線治療標靶藥物如何選?
然而,目前健保僅給付一線及三線標靶藥物,一線標靶藥物可選擇血管新生抑制劑或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而在接續三線標靶藥物治療時,由於標準嚴格,只有在一線選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才能獲得健保給付。
至於二線治療,衛生福利部2014年核准一線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二線治療可續用此藥。臨床研究也顯示,搭配化療,能降低近2成死亡風險,疾病無惡化的時間可延長至近6個月。
一線標靶藥物該選擇血管新生抑制劑,還是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何主任認為:「不論癌細胞基因是否有變異,患者一線治療都可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效果與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相當。第二線續用血管新生抑制劑,但需自費使用,日後若是基因野生型患者,可接續健保給付的第三線標靶治療,患者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接受該治療策略,有機會爭取更多存活時間。」
何主任提醒,大腸直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外食為主的民眾一旦出現長期腹痛不適及血便,應提高警覺查明原因。若確診罹患癌症,應積極與醫師配合接受正規治療,切勿盲目追隨民俗療法,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病情失控,後悔莫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