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港金牌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02-01 03:10
專家論市/房地合一稅 不應溯及既往
王應傑(東森房屋董事長)
近來看到某些學者放話,台灣房地產今年要下跌,台北市蛋白區恐要下跌15%至20%,蛋黃區也會下跌10%等等言論,我心生好奇,這些學者既然身為學術界之人,這些言論到底有無學術論文研究根據,或僅是學者個人臆測。從房市循環觀察,景氣循環本就有漲有跌,全台房價已經走了十年多頭,不可能永遠漲下去,市場自會有機制作出反應,二年前我就提出警告房價可能已經到達一個高峰,房價有修正風險。這是正常經濟模式,任何一個學過經濟學的學生都知道。
但現在房市價平量縮顯然是被政策扭曲造成,搞到現在買不起房的仍然買不起。
在屬於房地產的各種稅目中,可以概分為二大類,一種是「交易稅」,另一種則是「持有稅」。交易稅是有買賣房屋才發生的稅負,例如奢侈稅、土地增值稅等,至於房屋稅、地價稅則是持有稅。
現在財政部準備送進立法院下一會期攻防的房地合一稅,是屬於交易稅範疇。檢視近年政府因打房所推動的稅制改革,重點落在交易稅上,但打房效果成效不彰,只是打到成交量,故可預期房地合一稅必定再對房市成交量重重一擊。
我認為房地合一目前在台灣實施不易。財稅政策應有二個重要原則,一是實施要有彈性,二是要簡單易懂,目前奢侈稅與房地合一稅都沒有符合這兩項原則。
若房地合一稅真要實施,不應溯及既往,第一、在實價登錄前買賣的房屋,就按照舊制來課稅,即現行土增稅與財產交易所得分開課稅,但必須附帶公告現值每半年或三個月調整一次,反應繳納土增稅的課徵標準。
第二、實價登錄後的房地產買賣交易,依政府訂定簡明易懂之方式課房地合一稅,若有購買成本可提供,例如利息、房屋修繕等費用,只要留有繳費憑證都可以讓屋主扣除,剩下的價差再按一個標準併入綜合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另三年前奢侈稅通過時,我就一再呼籲應設置落日條款,在房地合一稅實施後,奢侈稅應功成身退。
但現在推動的房地合一稅真的能夠解決高房價問題嗎?我很懷疑。細究民怨問題,其實只要民眾們都變富有,政府所碰到之民生問題幾乎都可迎刃而解。富有的好處有那些:政府稅收可以增加、降低赤字、房價所得比會下降、現在高貴的房子相對便宜、民眾可以接受油電雙漲、國營事業員工領高額年終獎金也不會給民眾不良觀感,還有其他很多好處。
問題迎刃而解後,政府就不用再搞什麼奢侈稅、房地合一這種把大家變窮的貧窮思想稅。
打房,就是減損有屋者之房產價值,以迎合無屋族所謂的公平正義,所以搞出來個奢侈稅把房市弄「悶」,現在看效果不好,再來個房地合一稅,我預測這個政策若推行,會把建商搞死,房地產業在台灣從上游到下游變成一灘死水。另外,股市大戶稅也是為了所謂公平正義,然後把富人驅逐股市,讓台股始終抬不起頭。這些稅制都隱含把大家財富拉下來,一齊變窮的思維,這就是「讓大家一起變窮」的政策,因為民怨可以減少。
公平正義仍是很重要之施政基石,但政府要提升視野高度。如果大家都變富有再來推動公平正義的理想不是更好?用貧窮思想治國,百姓只會越來越窮。建議政府優先提出國富方面策政,為什麼不讓經濟部、經建會也來想一想讓民眾變富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