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3-25 15:40

3/26號傳真稿筆記

站上年線強勢族群:19檔傳產+24檔電子
牛年以來,台股由於資金行情的發酵,讓股價表現強勢,已突破了去年11/5高點5095點,以及去年11/21低點3955點,技術面大三角收斂整理,3 /12指數站上4800點大關,成交量也在3/11達到1119億,是去年八月下旬以來的最大量,換言之,台股成交量終於突破去年9/15雷曼倒閉後,引發全球金融風暴的水準。量通常是價的先行指標,暗示台股仍有後市高點可期!
季線~半年線之間整理!
到截稿的3/12為止,半年線已下降至4870點以下,而下檔季線也推升到4500點以上,年線及十年線仍在6450點以上,大盤指數雖位處季線、半年線之間整理,但參考附表,已有電子股24檔、傳產股19檔率先突破年線反壓,成為台股第一波領先上漲的族群,這就是「領頭羊」。
雖然這些個股基本面不見能跟上技術面漲幅,容易成為炒作題材,也不適合追價買進,但由附表可窺測出強勢主流股的方向在電子的IC、PC、線上遊戲,以及傳產的生技、中概…等類股,所以在投資組合的建立上,可以選擇股價位置領先大盤的個股,也就是萬寶龍軟體的獨家指標「威廉歐尼爾CANSLIM」選股法中的N(新高價 New High),附表就是領先超過年線的公司;另一種技術面選股則是「補漲」,選到目前還在季線以下的委屈股,如華航(2610)、長榮航(2618)、凱基證(6008)、營建資產…等就是代表。
把前二月營收一起算YOY
我特別統計上市櫃共1264檔股票,今年2月營收MOM月增率正成長的有814家公司,YOY年增率正成長的有358家公司,因為去年的春節假期落在2月,而在今年落在1月,所以再用今年「前二個月」累計營收的YOY正成長有116家公司,更能反映真實的業績比較。
參考附表,先設定5日均量大於500張的條件以剔除冷門股,加上今年前2月累計營收YOY年增率「大於20%」,篩選出61檔個股,主要集中在傳產的金融、營建、航運、生技等,以及電子的遊戲、網通設備、手機及NB零組件,希望讀者保留這份資料,但用營收選股可能漏掉在今年Q1獲利表現不錯的個股,這是營收選股法的遺珠之憾。
業績股接棒上漲
傳產的營建股因為房市景氣直直落,雖然今年前2月業績不錯,但僅是「集中入帳」的因素,所以附表11檔營建不以營收為選股重心,而以股息殖利率為主。營建資產股價普遍弱勢,但台幣從3/3最低貶到35.3元的「彭淮南關卡」後,一下子升到 34.24元,又逼使央行強力阻升,先前最強勢的電子股,短期走勢也可能因為台幣升值而受到壓抑,接下來台股會由業績不錯的第一波復甦正規軍來接棒。營建以華固(2548)今年配5元現金,股息殖利率有13.5%,不在榜上的基泰(2358)今年配0.5元股票、0.6元現金,股息殖利率9.7%,請看 Part.3,較值得留意。
銀行股及保險股因為利差持續縮小,獲利空間遭到壓縮,外資也在近期大賣國泰金(2882),保險背景的金融股不宜介入,附表證券股的宏遠證(6015)、大眾證(6022)雖然營收成長,但應該要聚焦在每股獲利更重要,所以財務透明的證券股如元富證(2856) 及寶來證(2854)自結今年前2個月每股分別賺0.09元及0.13元,都是從今年Q1開始轉虧為盈的股票,雖未被列入,但有機會隨大盤成交量增溫而上漲
3/9台股開盤就見到鴻海跌停,主因去年EPS 7.44元,卻只發現金股利0.8元、股票股利1.5元,堪稱「小氣大財神」,遠不如過去三年每年配發現金3元,也是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股利小氣造成籌碼大崩壞
3/4 郭台銘表示「景氣沒那麼壞了」,吸引外資連續大買鴻海,當天買超1.95萬張、3/5買超3.58萬張,均為外資單日買超第一名;3/6再買超2.64萬張,是當天外資買超第二名。3/4鴻海股價最低67.8元,但在3/9、3/10大跌後,股價最低跌到66.7元,這三天大買的外資全部套牢,不得不在3 /9反手出脫2.17萬張,3/10更大賣5萬張。過去一向被視為高股息殖利率概念的鴻海,這一次太令外資失望了!
台股2月漲幅全球第一,3月在美股破底下再度表現強勢,而本波「大陸急單效應」,上期(801期)封面故事「中國大四喜」已點出大陸的強勁需求將提供台灣復甦動能。全球最大 EMS廠的鴻海也宣布緊急增募大陸5%、「超過萬人」的生產線員工。但以2月營收來看,電子五哥除了鴻海以外都成長,鴻海才827億,月減10.5%,比不上在證交所歡喜打鼓的新上市網通股智易(3596)董事長陳瑞聰,因為他的仁寶(2324)2月營收380億,月增率38.4%、年增率 22.8%,NB代工的成長力強;而未列入的緯創(3231)2月營收MoM是NB ODM廠唯一下跌,因家電下鄉受益,高盛調高目標價到37元,我猜現金股利也不會低於鴻海。
1997年鴻海並未配發現金股利,但股價卻從 70元飆漲到345元,為什麼?主因那時股本小,又是「積極成長股」,當年配發4.35元的股票股利,股價每次都全部填權,也是郭台銘財富累積最快的時候。但現在時空轉移,在定存利率跌破1%後,投資人希望能「冒有限的風險打敗定存」,例如與鴻海股價差不多的中航(2612),去年稅後EPS 16.56元比鴻海多一倍,配發現金股利6元,股息殖利率高達8.5%,相對更有吸引力。由於本欄每期均會列出新增股息殖利率超過5%以上的個股,因為近來台股上漲,本期改為4.5%以上,列出18檔,但並非只有這些,仍請保留前幾期週刊,我們在「資料庫連線中心」的附表,也會不定期列出股利的資料
799期萬寶週刊報導了由新中時集團所舉辦的「投資新中國」高峰論壇,封面就是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分析師龔方雄喊出「中國經濟V型反彈」!當時陸股從低點已大漲40%,台股卻正逢主計處公佈今年GDP成長率下修為負2.97%,可是2/17上證指數就出現高點2402點,自此一路跌到3/3的2037點才止跌。本刊當時特別提出「重新定位A.B.H.T股」,認為A股已漲太多,接下來三週證明台股表現的確比陸股更強。
台幣止貶回升帶動台股
新台幣前一陣子被韓圜貶值所拖累,3/3貶到35.3兌一美元的「彭淮南關卡」,但當韓國發現韓圜貶值反而使2月出口年衰退17.1%,且在全世界CPI都呈現萎縮下,韓國2月份CPI卻大幅上升4.1%,因為貨幣貶值反而造成輸入性通膨,這下子韓圜開始轉向升值,從3/2最高1577兌一美元,一路升到3 /10升破1500大關,到3/11的1477,升值100韓圜,達6.3%!新台幣也由3/3的35.3元升到34.3元,才七天就升值1元,升 2.8%,台股出現資金行情上4800點!
接連幾期說明美國經濟仍然向下沉淪,歐巴馬的動作不夠大,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公開批評歐巴馬「救市案太小,跟不上潮流」,與本刊上期訪問台大教授魏啟林的觀點一致。現在美國經濟不振、中國經濟較好,這是共識!投資人應該買「中國基金」?還是「愛台灣基金」?
2 月份台股、陸股是全世界少數月線收紅的股市,台股單月上漲7.3%,打敗陸股4.6%的漲幅,對比附表今年1、2、3月的A50中國基金(類似中國的 ETF)漲幅仍大於台灣50ETF,但以農曆年(牛年)自2月起算,台灣出現「牛轉乾坤」,表現強於中國!在3/15人大、政協兩會結束前,市場非常期待中國政府有更大規模的振興方案,近期陸股一些基礎建設概念的水泥、鋼鐵漲幅都很驚人,台灣投信業者也都積極募集中國概念的基金,值得買嗎?有些人不喜歡投資基金,是否能從中概股中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呢?這是本期封面故事探討的重點
<本帖最後由 Jeremy 於 2009-03-25 15:43 編輯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