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3/36/33621.jpg)
-
cheer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19 06:18
部落特殊祭儀 傳承歷史不忘本
本帖最後由 cheer 於 14-07-19 06:18 編輯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范振和/花蓮縣報導】
花蓮縣各部落豐年祭時間雖相近,都保留獨有的儀式,大部分是內部流傳,不為其他部落所知,帶著濃厚的歷史傳承。
玉里鎮河東地區苓雅部落阿美族人有獨特的7罈酒儀式。豐年祭前1個月,以白米釀製蒸餾成酒,族人陳阿玉說,平常只能吃小米跟地瓜,只有豐年祭才會用白米釀酒,酒要獻給祖靈。
7罈酒儀式在豐年祭第一天舉行,7男7女參加,女性頭頂酒罈,男性攙扶,將酒送入會場,接著大家一同吟唱歌舞,以竹筒取1杯酒。
陳阿玉說,第一罈酒要敬天祈福,感謝天與地,第二罈酒獻給過世的頭目,第三罈酒獻給部落耆老,第四罈給對部落有功的勇士,其餘3罈給部落所有階層的族人喝;而喝酒時一定要一口喝光,不可停頓,否則就是不敬。
哈拉灣部落有勇士抵禦外侮而演化的豐年祭典儀式。玉里鎮樂合地區的哈拉灣部落,從南投遷到花蓮瑞穗,舊稱古佑社,因捕魚技術較鄰近部落厲害,對方與賽德克族聯手將古佑社族人驅離而移居至哈拉灣部落。
哈拉灣族人林志明表示,豐年祭時,部落的青年會在每個路口吟唱聚集,嚴防外人入侵,再整隊到溪邊捕魚或進行部落階層訓練。
織羅部落有個「深夜裡的呼喚」儀式;族人陳青廉表示,豐年祭第二天晚上結束,每個年齡階層會到已過世的同年齡階層家裡,給予安慰與關懷,表示未忘懷已逝的同伴。
最特別的是撒奇萊雅族的豐年祭,先以火神祭祭拜祖靈。火神祭是撒奇來雅族人對祖先的追思,花蓮市國福里撒固兒部落是撒奇萊雅族的大本營,1878年達固湖灣事件後,撒奇萊雅人隱身阿美族,直到2007年才正名;頭目黃德勇說,撒奇萊雅族服以土金色為主,以刺竹及眼淚珠為墜飾,呈現族群辛酸及不忘故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