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9-13 11:49

中國經濟轉型與1兆元財政刺激方案

中國經濟轉型與1兆元財政刺激方案
中國大陸再度推出總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兆元的財政刺激方案,確保在今年10月18大召開、及至明年3月正式換屆交班之後,穩定的經濟情勢能夠提供政權交替有利的環境。如此確定了大陸未來經濟政策的主軸,緩和了經濟下滑的壓力,立刻紓解緊張的地方政府資金調度,卻也再度確認了國家資本優先於民間資本的先後順序。
大陸發改委在9月5日與6日連續批覆25個城市捷運規劃與專案、13個公路建設專案、10個市政項目,以及7個港口、航道專案。發改委此次公布的專案總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兆元,這對急需資金挹注的各地方基礎建設項目,無疑是歷年來最重大的利多之一。同時,由於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證券市場的企業債與公司債直接融資,乃至保險資金進場參與基礎建設,都將帶來新一波的資金活水,對於扭轉今年步步走低的經濟動能,將能帶來顯著的提振效果。
一次批覆超過人民幣一兆元的基建項目,堪稱是金融海嘯時提出四兆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之後,大陸最大的一次財政寬鬆政策。市場對於此顯然給予正面的評價,低迷不振的上海股市當日大漲3.7%,有高達2,356家上市公司股票上揚,僅有35家下跌。市場解讀刺激方案不僅可以潤滑日益緊縮的資金鏈,轉動現有大量缺乏資金而停擺的基礎建設,更能夠彌補因為出口衰退所造成的經濟成長下滑壓力,凡此均有助於經濟成長的軟著陸。
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對於基建項目發行債券募集資金,依據投資領域將企業債申報分為綠色通道、重點支援和正常審批三類。其中,獲得綠色通道資格的項目,將獲得即報即審、簡化程序、快速發行的政策支持;而所有發改委批覆為重大交通類的項目,都能列入綠色通道的序列,除了銀行的資金支援,公司債發行集資的時程將顯著縮短。
大陸是以國家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架構,要轉型至消費導向的經濟結構,其實存在高度的困難。今年歐債危機引發全球需求緊縮,亞洲國家普遍發生出口衰退的下滑壓力,大陸經濟成長動能下滑,甚至引發硬著陸的憂慮。原本期待大陸以擴大內需市場做為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軸,不過,顯然國務院最終還是選擇能夠快速見效的財政刺激方案。這個決定,再次確認了大陸以國家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架構,資金優先投入國企與地方政府公共建設,顯然還是眼前經濟政策的主軸。
雖然近年發展的經驗已經證明,依靠刺激性的財政政策拉抬經濟成長,頂多只能取得表面且短期的回溫,但是國務院在經濟轉型的努力中,最終還是選擇了短期的特效藥,顯示大陸的確存在較大的緊縮風險。更重要的是,執政當局不願意在重要的十年一度的領導人換屆時刻,因為經濟的波動而造成無謂的政治紛擾,因此我們可以斷言,目前的資金寬鬆與財政刺激政策,至少將會持續到明年3月順利交班換屆之後。
但是,圍繞在「維穩」思維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大陸經濟發展的困境。儘管在硬著陸的風險中適度干預,乃是避免市場失靈的必要條件,但是充分調動所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特別藉著轉型的契機,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才是結構轉型成敗的關鍵所在。大陸民間具有非常豐沛的靈活性與創新能力,卻因為長期缺乏銀行資金的挹注,又無法參加金融市場直接金融活動,因而雖然已經持續30年的發展,卻鮮少產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營企業。
去年爆發民間借貸緊縮的危機,國務院曾經推出多項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緩解了中小企業連鎖倒閉的壓力。在一兆元財政刺激方案推出後,值得持續觀察的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是否繼續獲得關注,以及金融體系的資金是否會再度向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傾斜,甚至排擠民間企業的需求。我們固然認同短期維穩是當務之急,卻也相信大陸經濟體質轉型,必須根植在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