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狗 發達公司監事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7-16 16:34

餐桌上的戰爭 由飲食談偏食

「我的小孩不吃青菜,其他食物也只吃一點點」、「我的小孩不愛吃正餐只吃零食及喝飲料」、「我的小孩已二歲,只喝牛奶其他食物都不吃」,上述情形是許多家長到營養門診最常反應的問題,這些都是偏食的表現。根據研究發現,國內幼兒及學童中偏食的比例高達1/2-2/3,然而偏食的問題往往會伴隨有食慾不振的情形,嚴重者更會影響幼兒的生長及發育。幼兒偏食常延伸成為餐桌上的戰爭,使得親子雙方筋疲力竭且關係降到冰點,因此如何輕鬆吃頓飯已成為家中有幼兒之父母必修的一門課程。
嚴重偏食對孩子的影響
嚴重偏食常會伴隨有食慾不振的情形,相對的其營養素及量的攝取也常嚴重不足,直接影響的是幼兒的生長發育及學習能力。(例如:體重太輕、生長遲緩、體力差、容易感冒等)
幼兒偏食的原因
不愉快的進食經驗:例如被太燙的食物燙到嘴巴、食物太大塊以致噎到或引起嘔吐等。不愉快的進食經驗,會影響幼兒對食物主觀性的印象,進而增加幼兒對食物的恐懼及排斥性。
食物缺乏變化:一成不變的食物型態及內容物,不但孩子的接受度低且容易有營養缺乏的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飲食型態、食物種類及份量的需求,以提供孩子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及咀嚼吞嚥的訓練。
家長過度寵溺:這是造成孩子嚴重偏食常見的重要因素,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許多家長對孩子盲目順從,深怕孩子哭鬧或不吃餓壞,因此當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什麼,抱著只要有吃就好的心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隨性的飲食模式:不定時定量的飲食行為,會造成正餐、點心及零食三者不分的情形,嚴重影響正餐的攝取。
不當的強迫進食:當幼兒有拒食行為時,應有耐心的勸導及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嘗試,千萬不可強迫餵食,以免幼兒對吃產生恐懼,反而增加對食物的排斥。
父母及照顧者有偏食的行為:幼兒期模仿能力強,父母及照顧者應以身作則,廣泛攝取各類食物,同時應避免在幼兒面前主觀性的批評食物。
如何面對幼兒偏食的行為
定時定量:幼兒因胃容量小,食量也小,飲食建議採三餐加三點心的模式,但要避免隨性式的用餐習慣。父母及照顧者應確實掌控正確的用餐時間且主動提供適當的食物及份量。建議正餐用餐時間以不超過40-50分鐘為原則,因為用餐時間過長,會影響下一餐的食慾。
原則明確但態度和緩:用餐原則要明確但執行態度要和緩是重要的,讓幼兒清楚了解正確的用餐禮儀及建立良好飲食習慣,例如:吃飯應定位用餐,不可跑來跑去、不可以挑食,用餐的時間及份量固定等,要求遵守規範,但切勿採用激烈的手段,以免收到反效果。如果孩子堅持不吃,即可將餐食收起來,不需過度強求,更不可強迫餵食,待下次用餐時間,再主動供應食物。
供應均衡且多變化的飲食:飲食的提供應化被動為主動,別讓孩子主導一切。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多些變化,用餐前可與孩子共同討論供應內容,但不能一味的以幼兒喜好為導向,以避免孩子偏食愈來愈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偏食及不當的用餐行為常常是父母沒有原則下所造成。
適時的給予營養教育:父母及照顧者應具備各年齡層小孩應有的營養需求及需要量等基本觀念,同時適時的給予幼兒營養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例如:什麼是健康的食物,什麼是垃圾食物。另外透過增加幼兒對食物的接觸(例如:一起進行食物的採買及製作等)及認識(例如:透過遊戲方式)也可增加其接受度。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應少量且每隔一段時間(2-3天)重覆嘗試,以期孩子能逐漸接受。
以身作則:父母及照顧者常是幼兒學習的對象,因此以身作則廣泛攝取各類食物,且不要在孩子面前對食物有任何主觀性的言論批評是重要的。
個別化的生長曲線: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生長曲線圖,當生長曲線圖呈現持平甚至往下走的趨勢時,代表孩子生長的情形出現問題。此時家長應重視問題的存在,查明原因並加以排除,才不會錯過孩子生長的黃金期。然而大部份體重過輕及生長遲緩的幼兒,都是因為不當的飲食攝取所造成。
營養是幫助孩子生長發育及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元素,吃飯原本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不要讓吃飯成為親子間的戰爭,只要父母及照顧者多付出一些關懷及耐心,多運用一些技巧,你會發現輕鬆吃頓飯其實並不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