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姑娘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1-23 09:51

年後投資市場 歐債難測 美債避險 東協穩健

中時電子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2012-01-23 01:41討論 (+)調整字級: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農曆年後是歐債到期高峰,面對變化難以捉摸的風險市場,摩根投信建議,除留意各國發債狀況、信評機構對歐洲各國債信檢討外,最好提前做好投資調整,增持「債券」加強資產穩定度,在歐元大露疲態下,美債將是首選;而總體經濟風險較低、成長力持續看好的東協,可望展現抗跌實力抵禦景氣波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年後除歐債協商議題外,各國利率會議將是市場聚焦重心,建議投資人側重美元債券及平衡型基金,伺機加碼新興股、債市。
歐債在協商過程中,消息干擾難免,若投資人事先重視債券配置,則可防範潛在尾端的風險,其中,美元資產仍將扮演資金避風港的首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人側重美元資產、提高債券比重,並依不同風險屬性可依序選擇美國政府債、美國高收益公司債、美國平衡型基金等,或防禦性較強的產業,如公用事業、生技醫療、以及精選股利持續增長績優股的美國股票型基金。
JF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表示,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已拖累全球經濟成長,雖然東協市場不免隨國際股市波動,但來自近七成以上內需型企業的支撐,對東協經濟影響相當有限,而且受惠於中國大陸、印度的經濟發展,防禦力較以往大幅提升。
黃寶麗分析,東協脫胎換骨的關鍵,主要得力於健全的財務體質。相對歐債、美債近年來接力連環爆,東協銀行業者的核心持股比例遠優於歐美銀行業,槓桿比率與不良債權則持續下滑,財務穩健度名列前茅。
若承受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人,匯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認為,去年因風險趨避、跌幅較深的新興市場將有上檔驚喜,尤其看好仍處低檔的中國大陸、俄羅斯市場,是長期穩健布局的首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